小学范文网

导航栏

×
小学生范文 > 读后感 > 导航

《浮生六记》读后感模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浮生六记》读后感模板”,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1

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

——《浮生六记》

初一时,沈三白的一篇文言短文《童趣》如同一把金钥匙,给尚在懵懂之中的我打开了一扇文言文的大门,踏上了学习文言文之路。当时的我还记住了文章注释中的一句话——选自《浮生六记》。呵!浮生吗?李白曾吟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书可真真取了个好名字!可惭愧的是记住这个书名的我直至初中毕业的这个暑期,才拜读了这本在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传记,的确感慨颇多……

我认识了芸,这个女子,普普通通,平平淡淡,连名字也如其人般简单——陈芸,甚至梦想,也如此的淳朴真实——买十亩绕屋菜园,雇仆妪种植瓜蔬;而后,三白绘画,她做女红。布衣暖,饭菜饱,自给自足,终此一生。这梦里,芸娘她守着烟火与爱人,粗茶淡饭,过着平常日子,却也有着细水长流的幸福,颇令我等向往。书中关于她的笔墨,字里行间透露着呵护与喜爱,其中最令我回味无穷的便是三白与芸婚后初始的那一段生活了:两人一起谈论古往今来的逸事要闻,一起赏月观花,联诗作对,琴瑟和鸣,好不恩爱!芸喜爱李白的诗,认为其“冰雪绰约,飘逸有致”。我读着想:三白是真爱芸娘,连书名也取自她的最爱啊!芸也不时会和夫君开开玩笑,假扮男装和沈复一起游庙会,可真令我想到便开怀!俩人赏月时刻图章“愿生生世世为夫妇”。芸说:“宇宙如此浩瀚,而人间只此一轮明月。不知此时此刻,是否还有人如我俩这般,有此相偎赏月的心情?”我想天下如沈三白这样的夫君有多少呢?像芸一样的女子又有多少呢?如此恩爱的场景真乃举世无双啊!七夕之夜,芸娘和沈复同拜织女星,又请人绘月老像,时时焚香只为求月老再赐来世姻缘。这份虔诚是世间最唯美的浪漫。在那相守的年华里彼此温暖。这深情、这美好,天地为证,日月为鉴!

这一切,像浮生里的一场梦,却不知梦醒几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如此恩爱的一对佳人,终究没有携手白头终老。芸娘临终之时对沈三白说:“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可这话由芸临终说出,不免有几分悲凉!这一生穷困潦倒的夫妻二人,虽彼此相扶相持,但生活终究将他们推到了万分尴尬的境地,以致穷死他乡。

一切,不过浮生如梦呵!

张爱玲曾说过,男人一生中会有两个女人,一个是朵红玫瑰,一个是朵白玫瑰。红玫瑰风情万种,白玫瑰懵懂圣洁。而芸娘,她有着白玫瑰的忠贞,却又不少红玫瑰的风情!

光阴逝去,不见斯人,只余一本浮生。然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世间浮华遮望眼,却不如那最圣洁的本心来得更真实!

这个暑期之前,我并不认识芸,但这个暑期后,芸走进了我的生活、我的心。这本被称作“小红楼梦”的《浮生六记》也成为我最钟爱的一本书。

呵!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芸,你永远活在三白的心中,也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2

《浮生六记》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间美丽的东西。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之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然而我自信这种说法不至于是溢美。想读这书的,必有能辨别的罢。以上这两段话是俞平伯和林语堂对此书写的精彩书评,觉得说的很好,和大家分享下。

我读此书有从书中的感触到,过度教养的影响,不只是教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现代父母对孩子付出更多的照顾与教导,正面回馈却似乎不如预期,究竟教养出了什么问题?过度的保护、指导与关爱,不仅是个别家庭的教养问题,更是影响整体发展的社会问题,值得反思与警惕。我们都忘了,我们该养出的不是好小孩,而是好大人教养的目标,应该是养出一个心智、情感、能力都与年龄并进相衬的成年人。本书以此为中心思想,希望帮助父母平抚担忧与恐惧,先放下亟欲为孩子铺设成功坦途的急切情绪,而以更稳健的心态、更明智的爱,创造真实永续的教养效果。

在教养孩子之前,父母请先照顾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本书打破一般教养思维,除了指陈过度教养的影响并提供解决方案,更聚焦于父母的心理建设与自我关照,恳切提醒父母别为了教养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当你能好好生活、工作与爱人,孩子就会以你的身影为榜样,找到自己实践成功、创造幸福的方法。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3

经过了前两卷的行乐之日,沈复还是不得不迎来了坎坷之日。在这卷中,我们能深切的体会到沈复的痛苦,能深切感受到他对命运的痛斥,芸娘最终因为难得寻得的妾被强权者夺走,大病一场去世,芸娘是如此的深爱沈复,以至于最后也是为了沈复而去。

芸娘死后,可见沈复本来便不如意的日子,失去精神支柱后,将变得愈发的折磨人。然而,芸娘的死,确实令沈复极其痛苦,但沈复则并没有多大多大地抱怨,他依然是顺其自然,故后来的一卷依然是记叙一些愉快的事情,只不过语气当中,多了一份寂静,一份孤独。而幸亏如此,沈复才得以写出《浮生六记》不是吗?

芸娘死后,由于接触太深,实在是令人伤感,后三卷的剧情看着也变得乏味了,末尾两卷听闻是后人补写。但无论如何,我认为沈复的浮生,在芸娘死后,便结束了。

读《浮生六记》,实在是感触很深,从最初的不懈,到后来的沉浸,从其中得到启发,再到最后为芸娘的死与沈复一同悲伤。这早已不仅仅是沈复的自传了,它也已融入了我自己的感情,成为了我自己的一段浮生,即使我不在这其中。或许有很多人也有着同样的感触。读《浮生六记》,我们不仅会跟沈复一起追忆过往,被芸娘和沈复以及他们的爱情所感动,还会随着这本书一同浏览这段浮生,从中得到众多启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深爱之人,梦中追寻;闻梦中事,启现上事。”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4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许多年过去,学过的课文早就不能一字一句的背下来,但是上这一课时,脑子里曾浮现的画面依旧栩栩如生。

彼时还只当沈复是一个让无数人屈服于“背诵全文”的始作俑者之一。没想到无意间买了《浮生六记》并反复读过之后,发现这沈三白真乃一妙人哉。寥寥几万于字,沈三白在前三记中将他与芸娘的生活写得妙趣横生。

人生难得一知己,难得一爱人,当这二者化为芸娘时,三白何其有幸。三白与芸娘的爱情始于年少时的一句“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此后的两小无猜,藏粥待君,围炉夜话,共读西厢,邀月小酌却都变成了人间久别,似乎避暑我取轩,耕织仓米巷,男装游庙会都只是浮生一梦。可惜伊人早逝,儿子夭亡,世间徒留三白一人历尽人间坎坷生死之事。该是怎样的绝望才会让三白执笔在薄纸上写道:“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曾有人哀叹芸娘这样才思隽秀,聪颖可爱的女子嫁给狎妓游乐,醉心山水不作生计的三白是所托非人。我却更赞同其夫妻二人是相互影响,相互成全的观点。三白为芸娘舍弃家族庇护,陪她赏月万年桥下,在男权社会中竭力保留芸娘的天真可爱,释放其天性,而后袒露自己的过错来衬托妻子是难能可贵的。芸娘和三白根植于所处的社会文化受当时的民族精神影响,我们何必用现代的是非观念来苛责批评。如林语堂说的“婚姻和爱情的本质都是悲剧性的,完美是不真实也是不可能的,而残缺才是真,甚至也是美。”

半生快活,半生坎坷萧索。浮生若梦,唯二三趣也。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5

终日蹉跎酒对歌,浮生若梦几离合。天南地北奔波久,剩水残山已无多。

在新年第一天,往畅和园消磨一捧心事几串眼泪,期待很久的《浮生六记》,自然不负我望。谭正岩扮的沈复,梅派青衣窦晓璇扮芸娘。实在郎才女貌呵~

先说畅和园的布置,着实精致,早有准备是园林厅堂,见了实景仍不免美到叹息。大堂两侧的对联,出将入相的侧门,右边司琴司鼓的长廊,悬顶天花板上的宫灯。座位不多,我坐第三排,沈复的胡须芸娘的头面,眼角眉梢见得清清楚楚。中间谭老板唱到喝粥一节,瞧向这边的一双妙目,直教我私心忒忒啊。

本来担心剧本改得不好,敷衍一段死后十年的故事,倒像是两世姻缘。可今日看来却好,不显得太传奇,而又有一片钟情其中,竟不忍心纠结芸娘是喜儿还是喜儿是芸娘了。

当年看《浮生六记》,不忍释卷。知道人间有此种烟火神仙,十三岁的钟情,藏粥,情投意合,方知相敬如宾竟也是人世良缘。布衣小菜,几近穷途,印象最深是沈复吃酱瓜腐乳,不得其解,自嘲为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或许这出戏打动人半是因为所演得自始至终是回忆,沈复是回忆,喜儿是回忆里的芸娘,故事自始至终是过去的,而重新开始不过圆一出梦。而《浮生六记》于我,是和沈复一样的记忆,看戏便也是回忆的痴。两下相合,不过如此。

十年不曾执君手,孤灯长眠不到头,削肩长项人依旧,只是你神情消瘦为谁愁?

沈郎,十年不曾见而今又执君手,神情多消瘦——奴本为君愁。

天下钟情,或如《牡丹亭》,所要的不过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了。人生若有知己如此,死死生生,自然在所不惜,只是于我固然是晚了的,于天下人,也多半晚了吧。日日岁岁,平白这么久,而谁与记浮生呢?由来痴心一片,情重愈珍,遇不到人情之所钟、虽丑不嫌,姑且过自己的日子,倒也罢了。

一出半是欢欣的戏,从谭正岩刚出来就开始哭,到骗粥、到赏月、到死、到活,一年的眼泪,偏在今天流完了。周围人看我应多是奇怪,而我,不能够在境遇里露一点怯弱,偏合宜为别人掉眼泪。

最喜欢的是谭老板喝粥前那一段唱词,他本知道粥里有药可还是喝了,为着清醒总是抵不过糊涂,为着思念时渴望哪怕有一点相关,所以十年后的沈复亦知自己何其幸运。

你本是一碗粥、一盏酒、一捧愁,醉本难收。江湖出身本无求,将身醉倒且干休,逞阴谋便逞阴谋。

《浮生六记》于我便是这一碗粥,只是迷魂过后,醒来找不到我的仙山。芸娘说,一粥而始,一粥而终,他年若做传奇,当名《食粥记》。本也想把这篇小文以此为名,却安敢自比沈复,安得敷衍传奇。想天下之大,浮生为梦,究其真假,半已蹉跎。痛哉!

文章来源:http://m.386h.com/duhougan/6339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