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睡一直睡,只要有点支撑就会进入梦乡,或许是弥补前阵子的失眠吧。在课桌上睡得脖子痛,索性就回宿舍睡了,空调低档,被子盖一半,拿本书,挺惬意的。
一篇文,叫《快乐会重来》,她说:人生的万件事情总是好像相互模仿。爱情如是,生死离别如是。快乐如是,悲伤也如是。做人有时很闷,因为发生的事情太相似了。做人有时很有趣,因为相似,我们知道快乐会重来。也许是心境如此,读来很赞同。现在的我真的放下了许多,不重要的就让它飘走,重要的就紧紧握住它。到最后,手心里的沙子只剩下了一点点,足以让我攥紧,不会丢掉它。便可以很轻松的生活,享受着每一天睁开眼的阳光。
当我把整本散文都读完时,写了一篇读后感,原来,这世上存在的一切都是美好。伤痕是美的,因为那些伤痕会让我们更珍惜欢笑的时光;缺点是美的,因为小小的缺点会使人更加真实的存在着;放开是美的,因为放走了的蝴蝶是最美的;落差是美的,因为正是有了它,生活才变得有追求...相信美好,相信自己,原来一切的不美好都散发着香气。
也许有一天飞鸟与鱼会克服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而相爱,也许有一天你小小的窗扉紧掩的心会被我叩开。亿万年前被偷走的星光,被串成珍珠,淬成宝石,晶莹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快乐会重来。
今天,我从《世界未解之谜》这本书中看到了一种会植树的鸟。在美国地区有片沙漠,那儿有一群可爱的.鸟儿。它们每年成群结队地飞来,用嘴、爪子在沙漠里刨出个个小坑,又用嘴衔来带绿叶的树枝,种植在小坑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来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出现了绿色的树苗,小鸟用仅有的三年生命燃起了绿色的希望与生机!
连小鸟都会用绿色美化自己的家园,我们作为小学生,更应该保护环境。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不乱扔杂物,变废为宝。积极参加植树活动,栽好每一棵树,种好每一朵花,保护森林的自然生态,净化我们生存的地球。
现在衡阳市正热火朝天地开展十万乔木进雁城活动,我们要用行动爱护好每棵花草树木。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爱护花草树木,不但不植树,还把别人种的树破坏掉,乱砍伐树木,污染环境。这些人的做法比植树鸟差得太远了。对破坏花草树木的不良行为,我们应该制止,做美化环境的小主人。让我们的祖国充满生机,充满绿色,让天空永远湛蓝,让空气永远清新,让我们永远生活在温馨的家园里。
当我怀着崇高的敬意读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不知不觉中,我的双眼已被泪水模糊了。
这篇课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我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我羞愧万分,不断地责备自己。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先烈们,你们放心吧,我一定会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来为国家出一份力。假如我是一株小苗,我要茁壮成长,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成为国家栋梁;假如我是一滴水珠,我要积少成多,汇成一条滚滚大河,掀起万丈狂澜!俗话说: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栋梁,狼牙山五壮士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楷模,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肩负起振兴祖国的重任,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多做一份贡献!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600字
乱套的教室?一听这个名字,你可能就很不解了,好好的教室怎么会乱套呢?那就往下看看吧!咳咳咳,咳咳咳,王老师已经咳嗽好几天了,她一直都在喝止咳糖浆,今天,她又拿出了新买的止咳糖浆,像以前一样喝了一大口,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王老师一寸一寸的变小了,变得和火柴杆一样大,全班同学都惊呆了,还是孔西西比较淡定,赶紧调制了酵母汤,可是,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王老师居然没有发生变化,这时,事情更离谱了。紧接着,全校老师的身高都发生了变化:暖水瓶体育老师、高脚杯音乐老师等等。当他们出了校园以后,发现那只是小试牛刀而已,全世界的人,几乎都变小了。孔东东和孔西西也因为贪吃变小了。
紧接着,他们便发现了幕后黑手,那个人称自己为班长,他是最小的领导,上面还有老师、校长和最高级别的教育局长。他们的秘密基地竟然是孔东东的学校!所有变小的人都在那里集合,有几万多人不止吧?每个囚室都是人满为患啊!好不容易,孔东东和孔西西逃跑了,结果,又被抓了回来,可是,彭家骏一是把衣服撕成条条,织成降落伞,成功的逃脱了,很多的人也成功逃脱了,可是,就剩下孔东东和孔西西没有降落伞,没能逃脱。
校长把孔东东和孔西西评为了模范‘囚犯’,并让他们去做演讲,孔西西想了一个好办法,他告诉了囚犯们如何才能逃脱,很多囚犯都逃脱了,孔东东和孔西西也趁混乱逃脱了。并找到了恢复原状的办法,让大家都恢复了原来的身高。
到了最后,他们抓到了所谓的教育局长,用智慧都过了他(还有爸爸妈妈的帮忙),成功把他们交给了警察,立了头功。可是经过盘问,那人竟然说神秘的药粉是在路边捡来的,这让孔东东和孔西西大吃一惊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和孔西西一样,凡事都要动脑筋,不能轻举妄动,也要和孔东东一样,什么都敢于去实验。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600字
如果,教室是一架飞机,不就可以带着我们去翱翔世界?如果你长着一双想象的翅膀,那就快快飞入书中去分享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吧!教室真的会飞吗?当然不会,会飞的教室只不过是孩子们自编自导的一场戏罢了。
这是一本描写校园生活故事的书。书中的主人公有家境贫寒的戴马亭,他虽然很年轻,但也老成持重;班里的剧作家姚尼,他被父母遗弃,但多愁善感;生性好斗的马提斯,他的肚子就像是一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饱;还有贵族出身的邬理,他一心想要改掉胆小怕事的毛病他们性格各异,却十分珍惜彼此的友情。
总是被嘲笑没胆量的邬理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做了一件震撼全校的事他依靠一把小雨伞从高高的爬杆上往下跳,结果小腿骨折了。,这种胆小病的疗法是多么可悲,可叹!
班长戴马亭因为家境贫寒而不能在圣诞节回家,他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的痛苦,常常默默地流泪,恰好被培克老师看见了,于是培克老师用他的年终奖金也就是原本想和禁烟老师一起圣诞旅行的钱,帮助戴马亭回到了家。
读完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同学有困难时就应该尽力帮助他。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们的关怀。在学校里,老师一直在背后鼓励我们,帮助我们,就像文中的培克老师一样。是啊,除了父母,最关心我们的人是谁呢?是老师和同学!没有他们,我们也不能幸福快乐地生活!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600字
这几天,我读了《会飞的教室》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几位中学生在学校里自编、自演、自导的一出戏,在戏中,表现了孩子们的聪颖、活泼、天真、可爱的少年形象。这本书,主要是由一场戏展开的故事。也许会有许多人认为,这本书是一本科幻小说,起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我看了整本书,却发现,并不是这样的。这本书讲的并不是单单的一出戏,也讲述了那几位孩子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情。
《会飞的教室》这本书是一本趣充、是一本满会飞的书,我自己在读的时候,我也感觉到了我自己就是里面的人物,我感觉到了我自己坐上了那个神奇的教室那、那个会飞的教室、那个有趣的教室,在那里翱翔。
我刚开始看,就感觉到了里面的人物是多么的的了不起多愁善感的姚尼、才华横溢的戴马亭,冷静持重的塞巴修,胆小怕事的邬理以及魁梧好斗的马提斯,都以其鲜明、独特的形象给我自己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这本书的内容,可算是一部高度浓缩的校园风景录,它所表现的同学之情、师生之爱、朋友之谊。教室会飞,这并非现实,只是小主人公们的想像罢了。如果我们也展开想像的翅膀,相信就一定会飞到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今天,我看了著名动物小说家沈石溪写的《会贸易的狐》。
《会贸易的狐》说的是有个人在寺庙里拜佛,发现一只小狐狸要吃从树上的鸟窝里掉下来的小鸟,他就把那只小狐狸抓了起来,又发现这只小狐狸挺可爱的,在商场里也许能卖个好价钱,就把它关到了笼子里。第二天早晨,他发现家里多了一只死鸡,当他要出门时,看见房顶上有只母狐狸,母狐狸指着那只鸡,他顿时明白了,母狐狸想用一只鸡换它的孩子。他想了想,用一只鸡换小狐狸不划算就拒绝了,但母狐狸走时还是把鸡留了下来。第三天清晨,母狐狸又带了一只鸡,比之前的更大更肥,现在换应该很公平,这个人正要放小狐狸时有了一个坏想法:反正他手里有人质,不如让母狐狸每天带来一只鸡,如果真的是这样,一个月就有三十只鸡,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五只。想到这里他就反悔了。他拿了两只鸡也不放小狐狸,以后的几天,母狐狸就天天到他的家里搞破坏,最后他没办法只好放了小狐狸。
母狐狸竟然懂得做交易,并且知道怎样公平地做交易,连动物都知道要公平交易,看来世界上的事情只有公平公正了,大家才能和平共处,也只有公平公正了,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会飞的教室》光看这个书名一定令你很惊奇吧!难道教室真的会飞?当我看到书名的时候也十分疑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
原来,这不是真正会飞的教室,而是一本吉奇斯蒙中学的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
《会飞的教室》这本书是由排演展开,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友谊的真情故事。主人公有多愁善感的姚尼、才华横溢的戴马亭,冷静持重的塞巴修,大胃王马提斯、胆小鬼邬理虽然他们性格各异,却十分珍惜彼此的友情。《会飞的教室》所表现的同学之情、师生之爱、朋友之谊,无中唤起我们对友情的追忆与珍惜。这个故事非常的感人。有一次爱冒险的葛洛迪被绑架了,他手上捧着的听写本也被烧了。同学们知道这个消息就纷纷溜了出去,跑去救他。他们找到了禁烟老师,救出了葛洛迪。回去时,他们被塞巴修抓住了,并且带到了培克老师这里。他们向培克老师解释了过程,培克老师就想起了他二十年前的一位网友。一个星期后,想给老师惊喜的戴马亭和姚尼找到了禁烟老师,禁烟老师说我也有个二十多年前失去联系的网友,我想问问他叫什么名字可以吗?戴马亭说他叫培克,禁烟老师说这也太凑巧了。回校后戴马亭和姚尼想给老师一个惊喜,就在圣诞节前一天的修身课上,他们带着培克老师见到了禁烟老师,他们两个见了面激动万分。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概,让我明白了友谊的价值。
看了这一本书,我知道了要勇于面对事实,积极思考难题,就象有一句话说得好: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我们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这点,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这本书更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了,世上亲情与友情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最贵重的感情。友情和亲情可以说,比黄金钻石还要珍贵,因为情感是无价的!亲情是家人给的,友情是朋友给的。当你遇到困难时,有家人或朋友的支持与鼓励,或许是一个甜蜜的微笑,或许是几声掌声,也或许就是一杯热茶;你能备受鼓舞,变得坚强。
请珍惜身边的友情和亲情,他们淡而长远、香而清纯,给你依赖、信任和关心,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财富。让你在顺境中变得多彩,更让你在逆境中变得坚强!
《会飞的教室》中主要讲述了戴马亭、姚尼、塞巴修、邬理、马提斯、禁烟老师和培克老师之间的友谊。
学习一向在高峰的戴马亭却因为家里没有送来买火车票的钱而情绪低落,培克老师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便把自己的年终奖金全给了戴马亭,让戴马亭回家去了!
姚尼是个孤儿,只有船长陪着他,但他在文学方面很出色,《会飞的教室》就是他的杰作。
别人都嘲笑邬理胆小,于是他下了一个决心,要从好几米高的地方跳下来,结果小腿骨折,也不能回家了。
马提斯的肚子像个无底洞,但能释放出来比别人多三倍的力量!
读了这本书,我学会了友谊,我懂得了怎样用心去爱老师、同学和大家!
读完了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心潮澎湃,在一念之间想了许多。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主要是讲述了在1941年的秋天,五位勇猛的战士胜利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儒的那一瞬间,五位战士毫不犹豫英勇跳崖,以身殉国,不畏惧死亡,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件。文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令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五壮士高呼着大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是那么的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啊!他们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在心。
每当我回想起五壮士伟大壮举,令我感到十分的惭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一位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缩,有时甚至一看到难题就放弃,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困难险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宁愿为国捐躯也不愿投降。而我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再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小康社会。如果今天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为祖国做贡献呢,我们有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
所以我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本: 五年级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之五”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其实在那个年代看来是有些带有谋反意味的书了。作者很巧妙,隐晦地提出了一些他对所谓朝廷的看法。天宫就是现实中朝廷的隐射。记得孙悟空刚摆出齐天大圣的旗号之时,天庭便派下人来,让他做宫。用专业术语来说,这就是招安。朝廷对于有影响力民间组织或个人所采取的办法,无非两种,招安或绞杀。正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若不能收已用,那便除之而后快。而安扶这些人也有一套门道。既要让他安下心,又不能给予过大的权力。纵然孙悟空后来官职越来大,其实也不过是挂个虚名罢了。
我读《大地上的事情》,正如苇岸形容他与海子的初识:结识一个温和的朋友,仿佛走进一座阳光普照的果园。这本书仿佛也带着我走进了生机勃勃的大地。
苇岸无疑是一位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人,他以简约质朴的语言描写世间万物:胡蜂、麻雀、树木、气候、庄稼……这些事物在普通人眼里毫无特别,人们往往熟视无睹;而在苇岸眼里,一切都充满了神奇和感动。当他用动人的文字将它们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无法不睁大眼睛、暗暗叹服,仿佛重新认识到这些平凡的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力,甚至拥有人类共同的情感。
苇岸的轻松质朴的言语,让我像是坐在沙发里与老友闲聊,没什么要紧事情,却能让人读出这份热忱。的确,真正的喜欢与热爱并不是一定要浓烈表达,而是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实实在在的放松体验。
如是,我又不得不惊叹于苇岸对于自然的描述。这里不仅有大地,更有大地母性光辉孕育的生灵,天风海雨,落地生根。“雪也许是更大的一棵树上的果实,被一场世界之外的大风刮落。它们漂泊到大地各处,它们携带的'纯洁,不久即繁衍成春天动人的花朵。”我们身处其中,当雪花飘落到头顶的时候,是否会对此产生一种宿命感,仿佛这个世间所有的创伤早晚会被这份融化积雪的温暖抚平。
苇岸挚爱农业文明,他知道黄河水是温暖的,白桦有体温,野火逆风而行。他精神明澈,复归自然,以隽美的诗性书写平阔的散文。这是大地上的苇岸,汉语世界里孤独的放蜂人。
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以心灵的承载,博爱的情怀,将散文与生命重新系结,当他发现世界所呈现的物质与精神的悖谬,物质文明、现代进程是“一个剥夺了精神的时代,一个不需要品德、良心和理想的时代,一个人变得更聪明而不是美好的时代”,因此,他执着地把寻找生命“彼岸”的感悟,上升为理性的文化思考。
这篇散文由许多札记式的片段组成,记录自然界或作者身边的种种事物,并记录了作者的哲理式感悟和评价。文章所谓的“大地上的事情”,比如蚂蚁窝的样子、熊蜂的尸体、一只飞翔的鸽子、空地上的孩子、黎明时鸟的叫声、五月的麦田、阳台上的两只麻雀等,都是一些往往被人群忽略的事物。但文章的描述方式,却使我们仿佛第一次看到这些事物,兴致盎然地去观察虽微小却蕴涵着生命的庄严和奇妙的自然界。注意体味每一段落中白描——以简洁的文字勾勒事物的行状,取喻——采用拟人或比喻,议论——从普通事物中挖掘出意义,这三者的融合,从而使每一段文字既是对实物的描绘也是充满诗意的哲理性片段
苇岸在《大地上的事情》里以饱含深情的笔墨书写了对季节的怀念:“秋天,大地上到处都是果实,它们露出善良的面孔,等待着来自任何一方的采取。每到这个季节,我便难于平静,我不能不为在这世上永不绝迹的崇高所感动,我应当走到土地里面去看看,我应该和所有的人一道去得到陶冶和启迪。第一场秋风已经刮过去了,所有结满籽粒和果实的植物都丰足的头垂向大地,这里任何成熟者必致的谦逊之态,也是对孕育了自己的母亲一种无语的敬祝和感激。”
苇岸自称“观察者”。他仔细耐心地观察大自然中季节的转换,对古老的时问有一种敏感。而他所掌握的时间,总是同播种、劳动、繁殖联系在一起的,直到生命终结,他仍然系念着与农事有关的甘四节气。没有形而上学的时间。他观察和赞美太阳,月亮,大地和小麦,自然中最可爱的生灵:胡蜂和各种蜂类,蝴蝶,麻雀,其它飞鸟,林木以及鸟巢……在《我的邻居胡蜂》中,他详细地记录了胡蜂的活动,还有极其悲壮的告别场景。在胡蜂离巢以后,文中这样写到书房窗外的情景;“它们为我留下的巢,像一只籽粒脱尽的向日葵盘或一顶农民的褪色草帽,端庄地高悬在那里。在此,我想借用来访的诗人黑大春的话说:这是我的家徽,是神对我的奖励。”
他写蜜蜂:“它们就在我们身边,似一种光辉,时时照耀、感动和影响着我们,也使我们经常想到自己是普通劳动者和合生忘死的英雄。”他写到处流浪而与自然一体的放蜂人:“他常于现代进程之外,以往昔的陌生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他孤单的存在,同时是一种警示,告诫人类: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他去看白桦林,说:“我相信,白桦树淳朴、正直的形象,是我灵魂与生命的象征。”在这里,正直是生存的首要条件、方向,同时构成了品质。他赞美羊,因为那是“人间温暖的和平精神”。由此,他谴责“羊奸”,“贼鸥”之类,谴责与阴谋,为动物界的不幸和无情的搏噬感到震惊。悲悯和愤慨。他的和平主义、非暴力主义是一贯的苇岸的笔下,流淌着一种博大的人类之爱。他对自然万物都无比赞美,他自然界的蚂蚁、麻雀、大树、太阳、麦田、冬天的雪,都视为自己的家人及平等的伙伴。他的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就突出地表明了他已经把爱心,从人类自身扩展到了自然万物。
苇岸关注着“大地的道德”,他吸收了西方生态伦理学的思想精华,反对人类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希望人们爱护动物,爱护一草一木,爱护山川河流,并身体力行。20世纪人类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战争与动荡中度过的。人类经过漫长的血与火的洗礼,逐渐认识到了和平的可贵,真正开始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可以说,“让世界充满爱”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而苇岸正是对时代呼唤的有力回应。
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是一部以自然和生命为主题的作品,它引导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哲理的世界。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自然、生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在于作者以朴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他描述了日出日落的壮丽景象,季节的更迭,以及大地上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这些描述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奇妙,也让我更加敬畏和珍惜自然。
其次,作者通过观察自然,提出了人类应该以谦卑的态度对待自然,而不是成为一个妄为的物种。他认为,人类是大地上的居民,应该感激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并与之和谐相处。这种观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此外,作者还通过描写自然界的变化,引出了对生命哲理的思考。他提到了衰落与崛起的自然规律,让我意识到生命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珍惜与它们共处的时光。
总的来说,《大地上的事情》是一部充满感悟的作品,它以朴实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自然、生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它让我意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大自然共处的时光。这部作品不仅给我带来了阅读的愉悦,更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提升。
家乡的土地令苇岸魂牵梦绕,于是他花费大半生精力,写下这部《大地上的事情》。
大地上发生过、也正在发生着许多事情,而苇岸正是这一切的追随者。
这是书中一段关于日出的描述,令我印象最深:
“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我看过日落,大约3分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世界上的事情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衰落胜于崛起。
这一段描写,虽然寥寥数笔,却引出了一个作者经过深思熟虑的大发现,这条或许有些悲伤的哲理之所以产生,是源于他的亲眼所见、源于他无比丰富的内心。这是自然的定律,也是作者自身作为一个人注定的结局。
苇岸的一生只留下寥寥十几万文字,这是因为他致力于描写自然,追随自然,同时融于自然。他以自然界变化的速度,以家乡金黄的麦秆作笔,以清凌凌的河水为墨,随四季轮回而写作。
他的这些朴素的观念使他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使他开始惧怕新世纪工业大发展的到来,使他在自然和自身发展之间做着挣扎,也使他留下了这样明亮真切的文字。
人们脚下这块神奇的土地——自从人类渐渐从农耕社会走向远离与土地接触的生活,自从人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遗忘了她,毁灭着他,就一直在哭泣。而苇岸与他人不同,他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通过感悟,他听到了大地母亲的哭诉,感受到了她的脉搏,理解她的痛楚。苇岸的笔下,转述的是大地的倾诉。
苇岸已去,但大地上的事情还在发生着,等待我们去观察、去感悟。
大地上每一刻正在发生的事情,都与我们有关,只不过每个人感知到的东西是如此不同。《大地上的事情》呈现出何种样貌,取决于你以什么样的眼光审视。
苇岸在二十九岁生日的日记里,说他的生命“一端连着童年,连着美好的传统;一端连着成人世界,连着令人恐怖的未来”。一般人在二十岁上下就有阅尽沧桑之感,常常无端感愤拊膺叹息。但到了三十岁上下,这类唏嘘就很少出现了,不是因为已反璞归真,而是习焉不察。我们已看惯世界的乱象,像一个在肮脏屋子里住久的人,丧失了对洁净的感觉。作为一个临近“三十而立”的人,仍感到自己处在童年和成人世界的交界处,可知苇岸具有多么纯洁的心性。
在只有三十九年的人生里,苇岸在和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境界里愈陷愈深。他观察着庄稼、树林、麻雀、喜鹊、胡蜂、蚂蚁,每一个节气的转变,每一场纷飞的大雪,都值得描述和赞美,而隔断着土地的宽阔大路却成了他讨厌的对象。他没有学会妥协,一直让自己面对大地。他厌恶滚滚而来的工业化尘烟,就像我们住惯了整洁的屋舍,怎么能再忍受邋遢的卧榻。苇岸一颗具有洁癖的心,难容于污浊的现代世界。
在现代文明无孔不入的时代,大地和天空都被人类“进步”改造的面目全非。土地承受各类重金属的伤害,河流成为毒液,我们呼吸着雾霾。如果苇岸仍然活着,会发现曾让他失望的状况只是变成了绝望。苇岸并非先知先觉,只是很多有一样感受的人选择了沉默或妥协,更多人为了眼前的.物质文明享受而不知节制地索取,哪怕明知道将对大地造成损害。因为对现代文明的渴望,我们选择了对自然破坏性的榨取,直到今天,无数人以就业、发展,种种看似充分的理由,继续着掠夺。而苇岸的文字,和寥寥无几如苇岸一样的人,只能发出微弱孤独的声音。
苇岸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这些人可能并不觉得未踏上土地,会造成什么缺失,但对苇岸而言,大地是精神力量的来源。他是矛盾的,知识使他更多地感受大地的痛苦,渴望着回归土地,但也是知识让他不得不远离土地,融入现代生活,在内心激烈挣扎中,写作令他获得暂时的解脱。苇岸极度崇拜梭罗的《瓦尔登湖》,梭罗的作品促使他由诗歌创作转投入散文的怀抱。他用朴素的笔描述朴素的大地,用诗人的情怀书写散文。谁说一定要有炫词丽句精巧意向才是诗歌呢?并非只有繁花是美丽的,粗粝的石头一样可以构成壮美的风景,平易的散文一样能呈现诗意的大地。
“总有一天人类会共同拥有一个北方和南方,共同拥有一个东方和西方。那时人们走在大陆上,如同走在自己的院子里一样”,苇岸的理想是伟大的,但同样是虚无缥缈的。苇岸关注大地上的事情,如苦行僧,用压制多余欲念的方式,来求得与大地的和谐,这是值得赞颂的高尚情怀。但放至整个文明史中,解决人类和大地的矛盾,靠严格禁绝欲望的方式是无效的。无论现代化这条路上拥有怎样无法避免的黑暗面,人类追求现代化的脚步都无法遏制的,苇岸的行为只能作为一个个例。何况苇岸自己,终其一生,也没有能够真正从现代文明中逃离。
苇岸以诗的目光来描述大地和自然,赞美更多是感性的,而非理性。他排斥现代文明的一切,一样出于本能的厌恶。《大地上的事情》中有太多简率粗暴的断语,展现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纯真。在日记里,他说自己只爱人类中的一小部分人,这部分人包括“儿童;下层中那些纯朴、善良的人;献身于美好事物,体现人类公正、智慧、博爱的人”,他把中层和上层的人直接摒除于门外,这种源自情绪的明显偏见,像当年认定所有属于地主阶级的人都残暴贪婪一样,构成他对现代文明的偏见。公正、智慧、博爱这类高尚的词句,很容易得到他人的赞同,但具体到实际的行为,怎样的行为才能称为公正、智慧、博爱,恐怕有太多的歧义,苇岸没有给出任何理性的分析,仅仅用自己的主观情绪做简单的判决。在另一些思考上,他流露出思想的稚气。苇岸说公鹿之间的行为是正直的,而人类的战争也具有同样的色彩。这是我听过的,对战争最天真的认识了。公鹿发情时的争执岂能和人类战争相提并论,更不用说以“正直”冠名战争了,这种言论完全不像出自具有成熟理性的人。这种思维方式,也许能成就纯净的诗人,却无法造就理性的思想者。
苇岸说“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学,一直未能进入我的视野”,这不但让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自然的众多论述,没能出现在他的文章中,也在写作技巧上造成文字过于欧化的倾向。屡现的拗口长句,节奏的松散拖沓,影响着文章的整体韵味。尽管他用素朴、平实的叙述方式,真挚的情感流露,遮蔽了一部分文字的缺陷,但毕竟难掩瑕疵。以文字水准而论,苇岸很难跻身一流作者之列。
文章来源:http://m.386h.com/duhougan/5053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