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我们课本上学过的唐朝的唐诗,还有没学过的宋朝的宋词、元朝的元曲;我们经常提到的琴(古筝)棋(围棋)书(书法)画(国画);还有民俗节日(比如中秋、重阳、春节)等等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中华成语。
就像我见过的陈汉东伯伯,他用成语接龙的方式把20xx个成语围成五个环,象征着20xx北京奥运的五环。
第一环是:天下第一、一脉相承、承前启后、后继有人-------意有未尽、尽忠报国、国利民福、福寿齐天。
第二环是:天下为公、公正廉明、明心见性、性烈如火------意在笔先、先入之见、见物思人、人众胜天。
第三环是:天下一家、家见户说、说短论长、长命百岁------食不求甘、甘拜下风、风和日丽、丽日中天。
第四环是:天下大同、同心一意、意广财疏、疏财仗义------世代相传、传世之作、作威作福、福地洞天。
第五环是:天长地久、久负盛名、名副其实、实事求是------来去自由、由浅入深、深明大义、义薄云天。
陈汉东伯伯创作的中华成语龙,从天开始,以天结束形成了五个大圆环。不但很有意义,而且又好记又好玩。我想,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我读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的这本书之后,令我的感受非常深刻:祖国的经历风风雨雨,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才熬到现在的辉煌,我觉得,祖国真伟大。
通过这本书之后,我想起了我曾经为了一次绘画的活动,开始精心的准备。其实,我早早的就开始准备着这幅画了,画之前,我就开始构思。我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信念:虽然是重在参与,但是,我只要是参加,我就一定要获奖,要参加我就一定要为班级争光!画的时候,我画的十分的小心翼翼,生怕有哪些地方画得不好,或者画得太乱了,不美观了,我就会放弃这幅画。然后再从新的,慢慢画,因为我知道时间还有很多,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先构思、再用铅笔画、再用黑笔勾线、最后再涂颜色。这些看上去好像很简单的事情,如果要是画一幅好画,那就必须需要很长的时间。就比如涂颜色就要用上两天左右的时间,要把颜色涂得十分精美,也是会遇到一些困难的,因为涂上去的蜡笔会掉下来,要让它固定,我们做事要仔细认真,不能只是这样应付。虽然画这幅画用的时间比较长,但是,这是通过我的努力坚持换来的。这幅画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实现了我的信念:要参加,就一定要为班级争光!当主席台那里,念到了我的班级和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感到自豪,因为,我为班级争光了!
我要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报效祖国,要勤奋自立,把自己的理想,前途与国家发展。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现在国学经典已经成了大部分人的必背之物,为了让更多的人知晓国学经典,电视台举办了国学小名士的比赛活动。
这是山东省举办的第三届比赛,参加比赛的每一个人对国学是那么的熟悉,从他们的嘴中读出来的句子都是那么优美,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三轮,那是考验选手自身修养和美德的,如果背国学经典,没有提高自身的修养,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不光要背国学经典,在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
说起国学经典,是我想起来我常备的一句论语――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读书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所迷惑。记得有一次我做一道数学题,这道数学题是那么的难。我翻着数学书,希望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可是我都快把数学书翻烂了,却迟迟找不到一个突破口,我把数学书扔到一旁,冥思苦想起来,一分钟,两分钟,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了。我仍然找不到解法,之后我想了一个好办法,我一边想一边在书中寻找答案,终于我灵光一闪,想到了解法。我明白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看书,同时也要思考,这样才能学会东西。
让我们一起读国学文化体会中华精华,把国学经典传承下去。
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艺术、有古老的民族艺术,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我对独特的风俗习惯颇感兴趣,因为在每个传统的节日里,妈妈不但会做美食给我吃,而且还会讲解给我听,比如七七情人节是牛朗织女相会的日子。元宵节吃汤圆、闹花灯,清明节祭祖、吃青团,端午节赛龙舟、吃棕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赏菊、吃菊花糕、品菊花酒,还是老人的节日呢。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好热闹哦!
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古老的民族艺术有国画、曲艺、书法等。
这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只要我们用心的去听,仔细地去观察,在家里或者走在路上、在学校里或者在教室里随处可见。
文章来源://m.386h.com/shiyongfanwen/2132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