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范文网

导航栏

×
小学生范文 > 实用范文 > 导航

山村访友(汇编)

暑假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山里拜访的姑奶。她已经90多岁了,她住在山里。

一听说要到山里去,这可把我乐坏了,我早就想到那里看看。感受那不一样树木,山泉,小溪,鸟儿等等我们在城市里见不到风景。

车子沿着乡间公路缓缓行进,远远望去,盘绕在山间的公路像一根又长又细的面条,又好似玉女的发丝。有时候仿佛我们的车子走到了路的尽头,似乎山穷水尽,可转过一个弯,又有一条道路出现在我们面前。遥望对面的山坡,农田就好像妈妈给我们烙的千层饼一样,一层又一层,从山脚一直到山腰。有位阿姨穿着花格子上衣,戴着一顶草帽,赶着一头牛,悠闲地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咦,是哪里传来了咩咩的叫声。我寻声抬头,一群羊儿正施展着轻功,在山崖上跳来跳去。这一声声鸟鸣,一层层梯田,一群群牛羊,构成了山村这独有的风景。

车子转过几到山头,来到了我的姑奶家。堂姑听说我们来了,专门从县城赶回来,为我们烧茶做饭。姑姑家的后院里,种着许多蔬菜,有西红柿,青的像翡翠,红的似玛瑙,与叶间的露滴想映衬。豆角架上,长长的豆角垂落下来,宛如秋姑娘的条条发辫,鹅黄色的蝴蝶在田间翩翩起舞,好一派田园风光。

妈妈和姑奶在院里拉家常。我随堂哥一起到后山摘核桃。山上栽了许多果树,有苹果,柿子,梨等等。堂哥麻利地像个猴子,蹭蹭几下子就爬上了一棵核桃树,然后他挥舞着棍子在敲打几下树枝,核桃便噼噼啪啪的从树上落下来。我们捡了半筐像青皮核桃,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中午,堂姑一家给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农家菜,这些全是山里的土特产,有山鸡,蘑菇,山野菜等等,好吃极了。姑奶笑得合不拢嘴,希望我们常到山里玩。

天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从宝丰到郑州还有100多公里的路要走。我们辞别了姑奶他们一家,开着我们的面包车又行进在这风景秀丽的山间公路上。一路上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想尽可能的多看看这山村美色。我要把它写下来,给起个好听的名字--山村访友!

相关文章推荐

访友


走进山,就与微风来了个拥抱,风中含着露水和桃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在一条安静的石子路上,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条小河是我最好的朋友。喂,小河你还记得我吗?你平静像一面镜子纯净多少人的心灵?你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走进这片草地,蝴蝶与我打招呼,小草呼唤我的名字每一朵花都是我的知己,他们带来了缤纷的色彩。每一朵花都对我微笑,在阳光下他们的笑容显得格外灿烂,我坐在花海中,一阵微风掠过,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朵花随着花儿的节奏在花群中翩翩起舞,在风儿与虫子的伴奏下我们开始了一场音乐舞蹈大会。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亲切地跟他们招呼:你好,青翠的树林!你身上的色彩,像是渲染出来的颜色。你好,自由的鸟儿!你们飞得那么高,是想观看最美的景色吗?你好,可爱的小虫!你优美的歌声,给大自然带来勃勃生机。

慢慢地太阳落山了,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该回家了,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校园访友


一下楼,静静地徘徊在绿化的栏杆旁,俯身第一眼望见的,是那一丛丛的绿草。那草,一丝儿,一丝儿,似发丝,密密匝匝地穿插着压向地上,层层叠叠地垂着。好像在向脚底下的土地膜拜,真是虔诚的草啊!

草的旁边,是许多枝条。这些枝条杂处丛生,互相交错,枝儿撑着枝儿,布成一道枝网。忽然,风过,枝头小叶随风旋转,向我频频点头,枝儿也左右摇晃着。叶儿扑棱扑棱,发出好听的沙沙声。我也向枝条们招招手,走近轻轻托起一簇小叶,细细观察:咦,怎么有皱纹,密布在叶片上,全向着叶尖生长,细小、互连着,却出落得精致,好似一些小网格。叶框上有些波状的小齿,柔软,不扎手,倒使这叶更有韵味儿。哟,是什么玩意儿突然戳了一下我的小腿?低头一看,原来是那枝条生性不驯,从栏杆间探出头来。其他枝条也不例外,都左歪右倒的。可他们有自己的风格,姿态摆得优雅,乱,却错落有致,凌乱之美,更具特色。诗一般的意境,反给这枝条添上几分清新之意。

嚁嚁、嚁嚁,滴啾滴啾在我蹲下身去收集落叶时,操场的一隅传来一片鸟啼与蝉鸣声,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一会儿从那边来一阵滴啾滴啾,一会儿这边又响起滴嘟滴嘟。这儿那儿,鸣叫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互相回应,好像有一位指挥官正挥舞着指挥棒,指挥着这支美妙动听的协奏曲。对于我,只有享受二字。我的耳朵完全沉浸在这悠扬的音韵中。从不知道,在这炎炎夏日上课之际,校园里会有这么奇妙的歌声回荡着,令人心醉。

啪、啪。忽然,有什么东西从树上坠落,跌在那枝条与草丛中,打落了些枝条上的枯叶,也打断了我飘飞的思绪。我情不自禁的退后两步,发现没什么异常,再走回一看原是些树上的枯叶。我诧异了:小小枯叶,竟发出如此大的声响!我还以为是什么古怪虫子,或是什么天降魔怪呢!抬头一看,我却被镇住了:一片片红叶的尖儿上略显枯黄,直指地面,其余部分微向上翘,好似一只只欲扑的海燕,差点儿就挣脱树枝一个猛子扎到了坚硬的地上。那只只海燕重重叠叠、互相交叉,却又是个体的,傲然挺立于枝头。威严、神圣、自命不凡、不可侵犯,正是这一股气势镇住了我,使我由衷对其生起了敬意。这叶子,一部分是苍老黝劲的绿,一部分自根部起涂上一抹嫣红。我欣赏的是那红,美得惊艳、锐利,却从头到脚透着一股稚嫩,而且不会让人觉得太耀眼。真是独一无二啊,这专属于这红叶的的红。

嘀都嗒啾,啾啾嚁嚁,哇嘎、哇嘎原本和谐的乐曲突然来了个360度大转弯,加入了一些略显聒噪的声音,显得很突兀,好像在激烈的争执。再仔细一听,还有些规律,一方叫起来,一方也不甘示弱,总打断对方。难道是在进行辩论?是在争论着到底是香樟树更绿还是松树更绿?这么一想,我也来劲了。我要是其中一方,定是站在香樟树这一边的。你想,松树虽然苍翠,但它的绿较暗,阴森森的,没有活力。而香樟树树枝根部的叶是深绿,枝头是浅绿的,很清翠,活泼,多惹人喜爱呀!这会儿,我倒不觉得这声音吵了,反倒认为这些沙哑的、清脆异常的加入,使演唱会更有起伏,更令人舒心了!这是只有动物才能演奏出来的!而那贯彻始终的蝉鸣,既是辩论会的忠诚拉拉队,又是整个演唱会最棒的和音。他们演奏得多么费力啊!因为不久,他们就将离开这个世界,怎么能不留下一段最美好的回忆呢?

噔噔凳灯,课间操铃声响起,我匆匆跑回队伍中。周告诉我,他和耀发现了一株肥皂果树的苗。我激动地推着他跑进游乐场,问:在哪里,在哪里?他左转右转,没找着,耀过来了,一转身,就发现了那株小苗。他得意地说:你看,这棵茎特别粗,是不是?我激动的点点头:真厉害,他竟然活了下来!真是一个奇迹!我想要摸一下它的叶子,却怕我大手大脚会弄折了它,那就是大罪过了,我会自责一辈子的!我在心里不停的许愿:小苗小苗,你一定要活下来啊!熬过今天,熬过明天,千万不要有人踩坏了你或是折了你呀!下个礼拜我来,一定要还能看到你啊!然后,我带着满怀的担忧与兴奋跑回了队伍。

在这短短二十分钟里,我听到了自然独特的演奏,看到了植物奇妙的姿态,接触到了校园的两大奇迹。带走了满腔的清新、激动、欣喜,带走了许多美好与一束落叶的回忆,还带回了一曲鸟蝉鸣。

2025山中访友课件(汇编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中访友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感觉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优美语句,学习本文写作技巧。

(一)启发活力,引领美

导入: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有人说,美丽的大自然有如一首耐人寻味的诗,细细品来,其芳香沁人心脾!也有人说,它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久久凝望,其神韵美入心田!还有人说,它是一支动人心弦的曲,静静聆听,其旋律情韵悠长!相信同学们也曾与大自然有过亲密接触,那么大自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好,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预设:一支歌,一位美女,一位美丽的姑娘,温柔的母亲,亲密的朋友……)

同学们说得真好,朱自清赞美春天的自然: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像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老舍赞美冬天的风景是张美丽的山水画,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让我们感觉:美丽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艳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诗人徐志摩的眼里,美丽的大自然是“夕阳中的新娘”,光艳照人;是莱蒙托夫眼中的恋人,带给他人所不知的欢乐;是郭沫若眼中的“母亲”,幸福地“赤裸着双脚和她相亲”;是牧童眼中的少女,梦寐着朦胧而又美丽的遐思!那么,大自然在作者李汉荣的眼里,又是什么呢下头,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随着作者一齐走进《山中访友》。

(二)引读入情,感受美

1、首先请同学欣赏课文,并作者走进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融入了一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美丽的大自然像他的什么呢

2、听读课文(播放Flash动画配乐朗读)

3、交流听读感觉。

⑴、好,同学们听完课文感觉怎样

(生:很美,心里很开阔,好舒服……)

(师:是啊,真美,语文美、画面美、作者的情感更美,真是“怎一个美字了得”)

⑵、那么文中作者带着我们拜访了哪些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把他的朋友的名字说一说。

(生: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小花、落叶、雷阵雨、老柏树、蚂蚁……)

(师:噢,原先他访问的都是些自然中的美景,把他们叫做朋友)

⑶、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觉得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朋友有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这些美景就像他的什么

(生:喜欢,热爱,赞美……)

(生:像朋友,像亲人一样很亲密,很真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头,就让我们带着一份“朋友般的'真情和亲人般的深情”进一步感觉作者的美丽情怀,下头请同学齐读一遍课文。)

⑷、齐读课文

(三)品读悟情,欣赏美

1、经过感知课文,我们同学都感觉,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美景很喜欢,很热爱,像朋友,像亲人。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与山中美景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呢你能不能把这份情感读出来读给同学们听呢

2、学生品读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情感的优美的句子。同时提示诵读指导:注意,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3、同桌互读揣摩,体会能形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师生交流。同学读出句子的情感,同学评出是否读出作者的情感,从中体会到句子中关键词语的重读能够感觉作者情感。

(要求:学生想读什么景就能够出现什么景的图片及文字,并且要点出句子中关键体现情感的词语。)

(教师先品读古桥,表达出作者对古桥的崇敬、亲切、关心、仰慕、赞美。融入了一份浓浓的真情。)

树林——热爱、陶醉、与树融为一体。

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喜爱、亲切、赞美、感激。

石头、小花、落叶——迷恋、爱得如痴如醉

走进山林和离开山林——舒畅、愉快、满足、幸福。

5、那么在这些对景物的描述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说说为什么

⑴、亲切的称呼——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

⑵、贴切的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⑶、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写出了作者如痴如醉的陶醉感。

6、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喜欢的句子都有些什么特点吗体现了作者在写景上有什么技巧所在

⑴称呼——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

⑵修辞——拟人、比喻。(形象,生动)、

⑶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章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

7、小结写作技巧:大家说得很好,经过学习本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经过“亲切的称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等称呼既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形象地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贴切的拟人修辞,如:山泉捧着明镜照我,溪流吟着小诗邀我唱和,瀑布从早唱到晚等拟人动词的妙用,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进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变成了树,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表达了对美景爱得如痴如醉。等等,无处不融入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热爱之情。难怪人们都说:独特的语言表达能把景物的诗情画意发挥极至,收到把美尽收笔尖的效果!

(四)想象动情,创造美

1、词人辛弃疾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那么,在作者亲切的呼唤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声呢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

2、写作五分钟,然后交流。

3、小结:在写景中要学会运用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的称呼;形象生动地拟人修辞;美妙而神奇的想象,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得传神而富有情感。

(五)导行延情,升华美

总结:经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仿佛随着作者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能够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当爱护大自然。

(六)作业布置

1、选择文中优美的段落,完成一张精美的幻灯(要求配画、配曲、配朗读)

2、选一个好天气与好友结伴,到郊外一齐去触摸大自然。

山中访友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抓住的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的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像法、自读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诵美文:

我们的祖国不仅山川秀丽,景色优美,更有为之称颂的瑰丽的壮美诗篇。现在我们就边欣赏这奇山异水,边诵读这壮丽的诗章: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最,但余钟磬音。

欣赏着这些美景,诵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同学们,想不想到山中走一走(想)。今天,我们有幸与李汉荣先生同行,去山中访友!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要求:

勾画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众朋友及称呼,并思考作者对他们是怎样评价的?(尽可能用文中的词句)

2、师生共同明确:`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坚韧

树——知已自己变成一株树

山泉——姐姐明镜、照出我的浑浊

溪流——妹妹邀我的唱和

白云——大嫂好女儿、好护士、返老还童

瀑布——大哥歌唱家、金噪子、不求回报

悬崖——爷爷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

云雀——弟弟纯洁的少年、从不说是非

蚂蚁——小弟弟有缘分、患难兄弟

石头——时间的回声

落叶——命运的神秘的手相

小花——眼含柔情的女性

雷阵雨——侠客吼叫诗人的朗诵感动人

老柏树——慈祥给我避雨

师小结:在这里,作者用“朋友、知已、兄弟姐妹”来称呼山中的景物,用“德高望重、慈祥、从不说是非”等语句来评价山中的朋友,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呢?(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朗读赏析:

1、朗读指导:

师:所以在朗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应该用饱含深情、喜悦的语调,较为舒缓的语速来朗读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2段。"

生:一齐有感情朗读。

师指导:语调:喜悦(结合文章内容)

语速:欢快(快:欢乐、激动、紧张慢:悲痛、低沉、抒情)

重音:撞、好清爽、哼、踏(突出表现作者感情的字词)

生: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生评价。

师:指正、范读,学生跟读

2、赏析指导:

师:如果把第一段改为:“走出门,看见草上有许多露水,迎面吹来一股清风,送来桅子花的清香,好清爽!”你觉得怎么样?

生:原句运用拟人手法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撞”指本人拟之间在无意间彼此相撞,“满怀”则见撞教师很厉害。作者把饱含着露水和桅子花气息的晨风想像成富有感情的人与我相撞,既富有情趣,又让人觉得与之相撞清爽,女子惬意。

而改后的句子意思虽然正确,但少了那种拟人味,没了那份童真童趣,就像丢了魂的人,无精打采。

师:如果把第二段中的“哼”改为“唱”,“踏”改为“踩”你觉得怎样?

生:“哼”和“踏”,让人可以想像到我出游的轻松快乐,自由自在的心情,与第一段的好清爽相照应。而“唱”则显得不太轻松自在,“踩”不仅与原句内容不相符,而且也显得小心翼翼,与我轻松自在出游的心境不相符。

2、朗读比赛

师:根据老师刚才所教的方法,我们举行一次朗读比赛,请大家从3—7段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有感情的朗读。

要求

(1)评出本节课的朗读之星(2—3人),并说明理由。

(2)勾画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写得好的句子。

生:生择段朗读,其他学生听读、思考。

生:评出2—3朗读之星,并说明理由

师:恭喜你xx同学,被评为本节课的朗读之星。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在读到好文章时,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品味欣赏:

对于好文章,我们不仅要声情并茂地去朗读它,而且要学会去赏析它。那么怎样才能欣赏它的美呢?

其实欣赏的办法也很简单,首先你觉得哪些语言写得好,就把它勾画出来,也许你还没有深入考虑,不过没关系,先跟着感觉走,因为你已迈出了成功的一步。接着你就想想,为什么你会觉得它写得好呢?尽可能给它说个“好”理由,来一点分析,那么,这就是赏析。

刚才,大家已经勾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词语或句子,现在再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给你所找的.好词好句,说个理由,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

(1)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2)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拟人手法,动静结合,饱含深情地赞美,写出古桥的古老而又坚韧的精神)

(3)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换”和“交换眼神”,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

(4)我闭上眼睛,……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想像手法,与树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感情)

(5)瀑布大哥!雄深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从古唱到今。

(写出瀑布雄深的气势,用男高音和歌唱家来形容它,赞美了他的奉献精神)

(6)“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

(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年代远远悬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

(7)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写出了悠远的意境,让我仿佛置身于远古的环境)

(8)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雷阵雨给人既感动人又吓人的感受)

(9)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拟人,写出了溪流声的悦耳动听)

(10)惟我站立在地方没有雨……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反问,突出了老柏树慈祥地为我避雨,给我恩泽)

师:找到好词好句,给它说明理由时,我们可以从修辞方法,饱含哲理,引人深思、遣词炼字,表达方式等方面给它说说理由。

五、仿写

文章的情感美

师:领略欣赏了文章的语言美,要是能把这优美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该多好啊!下面我们先分角色朗读第5段(女生读一景,男生读一景),然后我们大家模仿照第五段的句式,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景物,写一句或一段话。

(提示: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景物特点选择内容和与它相符的词语,山泉清澈,比作明镜,照出我的浑浊)

生:仿写(先同桌交流)

师:巡回指导,展示评价优秀作品

六、朗读结束全文:

今天,我们有幸与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朋友,走出山涧,走出山林,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也顺便带回了一路的月色……

最后让我们朗朗的书声,告别山里的从朋友,带回这一路的收获……

请大家一起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山中访友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以“推敲”的诗坛佳话而为人们熟悉,有谁能够背出他的《寻隐者不遇》?(学生背诵:“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作诗人去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名士,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也是这样的吗?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去看个究竟。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浪漫的想象美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云雀、小花、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板书设计: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山中访友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邀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蕴含、侠客、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与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通过联想与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写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揭题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本册教科书的第一单元,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本第1页,看看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1.(1)谁第一个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A 我知道了这个单元都是介绍大自然的——说得对,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感受大自然。

2.还知道了什么?

师:了不起,你关注到了学习要求,一起来读一读。

总结:学习本组课文就是要体会作者有哪些(贴:独特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贴:联想和想象)

3.揭题:

(1)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要求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板书课题。

师:一起读。这是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

(2)访的意思是?(拜访)友指的就是(朋友)

你怎么理解课题?(到山中去拜访朋友)

再读题。

二、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作者到山里拜访哪些朋友?把相关词语圈出来。(课件出示要求)

(二)检查词语

过渡:来,我们来读一读词语

第一组:栀子花、汩汩、犬吠、嗅到

1.谁见过栀子花?读句子【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汩汩一般用来形容?(水流动的声音)读句子【你好,汩汩的溪流!】

3.犬吠就是狗叫。嗅就是闻的意思。

第二组:树冠、唱和

1.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

冠本义是帽子,皇帝戴的帽子叫--皇冠。

也表示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树的顶端叫——树冠,鸡头上像帽子一样的东西叫——鸡冠。

2.唱和的意思是和谐的跟着唱。

总结: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字义,用法也不同。

第三组:邀请、身躯(先驱)、津津乐道

这三个词中含着三个要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写。

1.“邀”字先写“敫”,写得紧凑一些,再写走之儿,平捺要写的舒展。

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约定的地方去叫——邀请。

2.“躯”先写“身”字,根据偏旁我们知道它与身体有关,再写“区”。

3.津津乐道:很感兴趣的谈论。津津的意思:形容有滋味;有趣味。有一个词叫——津津有味。

(三)交流问题

1.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

①学生交流【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

②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③这么多的朋友,作者重点拜访了谁?(板书:古桥-树林)

2.师:其实作者是去山中拜访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可他为什么说是——山中访友?生交流

你觉得这个课题怎么样?生交流(拟人)

3.师总结:把山中的一切都当做了人来写,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独特感受。

三、学习第3自然段,悟“德高望重”

(一)悟“德高望重”

过渡:一个早晨,他又来到了这漫步了千百回的山中。作者拜访了第一位朋友——古桥。

1.在作者眼中,古桥是一位怎样的朋友?请大家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

①生1:德高望重的老人。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

师:德是什么?望是什么?

生: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名望、声望的意思。

请你读一读

②生2:“弓着腰,俯身凝望”

让我们来看看这座古桥【图片】,它弯弯的桥拱就像——老人弓着的腰啊!它身上 爬满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皱纹啊!

总结:作者把古桥当做老人来写,用恰当的比喻表达了他这份独特感受。

③生3:“你把多少人马……”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④生4:从后一句看出来“岁月悠悠……”

师: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很忠诚,默默地)仍在为人们服务。

(二)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

师: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面对这位忠诚的老桥,面对这位做出贡献的老桥,作者该怎样与他倾诉。谁来读。

生1读

师:你觉得你读出了对老桥的什么?生:尊敬。

师:你觉得你听出了对老桥的什么?生2:怀念。

师:还有吗?生3:老桥是他的朋友(朋友之情)。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②师总结: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

2.指导背诵

情浓文美,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把它深深地印入脑海中。你可以分成3部分把它记住。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吗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②生自由背诵,请2生背。

③短短3句话,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形象深深刻入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四、比较阅读,体会写法

1.师:的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也写过一篇名为《桥》的文章(投影)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哪一种表达?

【 桥一条流得很急很急的河,切断了土地,是桥又把它连接了起来。因为有了桥,我每天早晨,才能走向学校。我在假日里,才能去河对岸的山上才来野花,送给我生病的老师。我在中秋节,才能带上糕点去看望我的外祖母。我记得我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是怎样买着不稳的步子走过这座桥的;爸爸也记得他是怎样走过这座桥,第一次进城的;爷爷也记得他是怎样走过这座桥,去山上砍柴的。】

相同点:都对桥有很深厚的感情,都进行了联想。

师:他们有没有写桥的外形,样子?只写了自己与桥之间的感情。都是他们的独特感受

不同点:第一人称,文章中用了第二人称,把桥当成了朋友。

师:有了一个字反复了3次——你。从这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2.师:你能学着李汉荣的样子,跟桥说说心里话吗?用上这样的句式,可以改写这段文字,也可以写自己的独特感受。

桥啊!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自由写

3.学生交流

师评价:我感受到了你对老桥的那份情谊。

你的联想很独特。

你用了疑问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了他的老朋友——古桥。体会了作者运用拟人、比喻、联想与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还运用第二人称来写下自己的感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他的脚步,去——山中访友。

六、板书设计

散文 山中访友

古桥 老朋友 独特感受

树林 联想、想象

山中访友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感知内容。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清思路,感知内容。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在分析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知内容。

【媒体选用】

多媒体课件。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情境,进入本课学习。

过程一 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需要掌握字音字形的`字。

2、需掌握字意的词。

3、同学讨论交流字音。

4、解释字意。

过程二 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这些朋友,分别有哪些特点?作者分别从山中的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

3、作者从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朗读课文,作好笔记,和同学讨论后得出作者要访的自然景物。

6、认真思考和同学讨论,归纳。

7、得到出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搬弄是非;愉快的投身于工作和生活。表达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亲切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三 深入研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感到亲切,容易被打动。

最新:山村田野


今天是星期日,我们全家到灵谷峰春游,看那早晨的阳光下美丽的山村田野。从密密层叠的树叶中间透射下来,地上闪烁着粼粼的光斑,一阵阵清风吹来,光斑随着树叶摇曳,仿佛是小朋友在跳舞。

那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抬头可看见一座座山峰好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绿衣仙女,手拉着手站在那里,笑着向我们致意。中央高出云霄的主峰就是灵谷峰,盘山处处可以看见火红火红的杜鹃花。那梯田上,一片片金黄的油菜更引人注目,好像用金砖盖起的塔身,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发光,并且放出阵阵花香,引来了成千上万的蜜蜂忙忙碌碌,还有花蝴蝶也在那翩翩起舞。还有那一片低畦的田里,却是绿油油的紫云英,开着万紫千红的小花朵,虽然没有杜鹃那么美丽,但花朵是那样密集纯朴,真是紫花绿叶,也会使我们流连忘返。再听那小溪潺潺流水,从山上倾流而下,直奔小湖,椭圆的湖泊,清澈如镜的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波光粼粼,就像一潭诱人的清香美酒,那湖边的水草上蜻蜓点水,美丽极了。

山村更是忙成一片闹春耕,看那边平坦的田野轰隆隆的铁牛东奔西窜,哗啦啦一片肥沃的土地翻开,太阳照在那美丽的姑娘身上,红朴朴的脸上显得她十分愉快。还有那打着赤脚,卷起裤子的老人家,一手扶犁,一手牵牛扬鞭,嘴里吆喝驱赶黄牛翻田犁地,热热闹闹的田间闹春图,给人们心中留下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景象。

呀!美丽的山村田野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眷恋这美丽的仙境小山村,这里使我流连忘返。

文章来源://m.386h.com/shiyongfanwen/2542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