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范文网

导航栏

×
小学生范文 > 实用范文 > 导航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习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习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习方法及步骤:

⑴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⑵ 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⑷ 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1、出示:

⑴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⑵ 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⑶ 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⑷ 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学习结果。

五、整合山水,学习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学习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水: 静、清、绿

山绕水, 水映山。

桂林山: 奇、秀、险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件: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⑵ 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

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⑶ 精读,理解重点:

勾画书上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反复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⑷ 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具体描写的好处:

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自读句子,交流所得。

⑸ 品读,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闭上眼睛试背)

真美呀!别说作者连我们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当作者从美景中醒过来,才发觉自己的船在前进,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船在前进的?

本段小结:

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总结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时是怎么学的?师生一起总结学习方法,课件出示学习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思考: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怎样写具体的?

(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山的奇异、秀丽、险峻。根据课文结合画面,汇报讨论结果。学到这里你想对桂林的山说点什么?

小结:这一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特点。桂林的山奇异到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秀丽得像苍翠壮美的屏风,像新生的竹笋;危险得叫人简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时刻会栽倒下来。

(指导学生入情朗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生思考: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齐读一二两个分句,想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山围绕水,水倒映山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处就只表现在这些地方吗?出示课件: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现的地方。

作者游览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学习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们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结,回归整体

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板书总结: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这里确实美,美如画,不愧为甲天下的美称,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结构来描写的?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迁移训练,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师根据它的特点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现在你们都是小诗人,请把你知道的风景胜地根据它的特点也写一首小诗。

(交流学习)

五、说话练习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欢( ),因为( )。我真想( )。

结束语: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巴岳山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体会“波澜壮阔、水光潋滟、无瑕、翡翠、峰峦雄伟、山脉逶迤、奇峰罗列、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陆离”等词语的意思,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一些词语和引用的诗句较难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

2、桂林山水的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现在,把你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简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在不懂的词语下做个标记,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阳朔shu 漓lí 江无瑕xiá 扩ku 散攀pān 登峰峦luán 雄伟山脉mài 比拟nǐ 重峦叠dié嶂 危峰兀wù立

(2)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

翡翠:通常为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也有红、紫等色的。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重峦叠嶂:山连绵不断,山峰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在课文的语言和写法上你想说些什么?

讨论:课文的语言很美,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课文按“总——分——总”的方式写。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同桌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感悟课文的语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观察图画或读一读这些资料。课件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光潋滟的西湖和漓江。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指名朗读,讨论:

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得纯净可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导朗读:“真”字可读重些,表达作者惊喜赞叹的语气。

试背这一段。

五、学习迁移,自学第三自然段。

1、启发自学方法:刚才我们学习了写漓江水的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学习的?(看图画、读课文、想象、体会)按上面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学生读课文、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峰峦雄伟的千山、山脉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看画面时可以形象地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屏”“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讨论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

(3)自由练习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

(4)试背这一自然段。

六、指导写字。

1、自学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扩、态”较容易写。“峦、碧、绵”可以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阔”由“门”和“活”组成,写“活”时左右要靠紧些。“碧”注意上面的“王、白”和下面的“石”,写得一样宽。“绵”在“连绵”中是“绵延、连续不断”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与木字旁的“棉”混淆。

2、每个字写两遍。

七、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桂林风光的图片资料,特别是关于桂林山洞的图片资料,自学课文余下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说说自己学了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语言的美。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回忆学法。(看图画、读课文、想象情境、体会语句。)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3、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师简介:桂林是石灰岩地形,所以山上有许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的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等。看课件体会石钟乳“千奇百怪的形状”,在灯光的'照耀下在洞内“光华闪烁、色彩变幻”的样子。

学生说说自己看课件和读课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一段的理解,着重讨论两处引用的诗句的意思。

交流讨论:你怎么体会“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引导看课件、读全文体会诗句描绘的情境,感悟诗句含义:

(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说江水像青绿的丝绸飘带,山如碧玉做的发簪。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教师简介: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看课件感受“空中云雾迷蒙,岸边花红树绿,江面上白鹭低飞,竹筏徐行”。

正是因为这样,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总结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迁移训练。

1、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启发:同学们,现在,你一定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吧!

2、练写、练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也就是批注;喜欢说的同学可以选择我们看到的图上的景点,如象鼻山,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活动后评议。

五、作业。

谈话:桂林山水这样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我们家乡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啊,也有独特的风景啊!学习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家乡美景写下来,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时间可以当场练笔。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教学目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过程设计:

一、 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有秀丽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你们看——————

屏显画面,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

二、 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1、范读课文。(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屏显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评价激励:概括得真好,我们读文章的时候要把长句读成短句。)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屏显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屏显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原句整齐,读上去有节奏,琅琅上口)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屏显动画,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播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屏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屏显文字。

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3、朗读比赛。

谁觉得自己能够把桂林山的特点读出来,就自告奋勇来当擂主,接受同学们的挑战,挑战同学要先对擂主做出点评再朗读。

4、朗读欣赏。

比赛优胜者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看能否看到奇、秀、险的桂林山。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导语:静、清、绿的漓江水犹如一面大镜子,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奇、秀、险的桂林山环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请同学们看风光片,听老师朗读最后一段。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话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 (板书:美如画)

3、屏显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我们的家乡来凤也有很多名胜。屏显:仙佛寺,酉水河的景色

2、说一说。要求: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仙佛寺山的特点,酉水河水的特点,学习用整理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3、写一写(略)

七、选择性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以及课文的语言美,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并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和运用对比、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注意修辞手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策略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美的熏陶。

2、图文并茂,学习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注意修辞的妙用。

3、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展开丰富的想象,入情入境的去读,去体会山水的自然之美。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不同的课文彩图、影视彩图及资料。

2、朗读录音。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一谈自己都游览过哪些地方?感受如何?(学生各自畅谈)

教师评价小结:从各位同学的谈论中得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景十分优美。可是,在我国南方有一个游览者不能不去的地方,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它就是桂林。(播放录音并放映多媒体课件)

2、教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玩一番。(板书课题:桂林山水)“坐好了,开车出发!”(学生做坐车样子)“各位同学,桂林游览胜地到了,请下车!让我们好好游览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谈感受。

a:看啊,景色真美呀!

b:真是山青水秀,优美动人!

c:有山有水,山水辉映,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4、教师肯定学生评价并引导,“桂林到底有多美,不妨亲身去体会。”

二、指导学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第一句。

学生读文: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师引导:“都”说明桂林山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这句话中也知道桂林以山水而闻名。(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学生:“天下第一”。

2、教师:桂林山水真是天下第一吗?让我们乘木舟来欣赏一下。

学生:集体读第一自然段。

3、思考: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引导:从人们的话中使我们知道桂林山水总的特点,也就是“甲天下”,因此,在文中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三、图文结合,感受水美,欣赏第二自然段。

1、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桂林漓江的水。加以情景化语言带领大家静听录音朗读,感受水之美。

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观察漓江水的特点。

2、指名带感情得度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水有什么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

学生:“静、清、绿”

读文:“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3、投影以上片段,体会词语与句子。(板书:静、清、绿。)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朗读。注意“真”“啊”的使用,以及“啊”的不同读法;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小结:这段话由感觉、视觉、想象上展示出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用“真”“啊”来说明作者的赞美之情,再加上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漓江水绿得纯净可爱。

4、作者拿什么和漓江水相比?比得目的是什么?

读文、看图后回答:拿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相比;衬托了漓江水奇特的美,与众不同的美,兼有大海的动和西湖的静之美。

5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要求:独处漓江水的美,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漓江水的特点,同样,桂林的山也是天下第一,这节课我们再来欣赏,看看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用多媒体课件,先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以及桂林的山,以情景化的语言带领学生聆听录音,展开想象。

学生:仔细看课件、听录音,以泰山和香山与桂林的山相比,发挥现象,感受桂林山的与众不同。

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2、独立作答:“奇、秀、险。”读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3、投影,引领学生集体朗读,感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师:桂林的山真奇啊—————————

生: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桂林的山真秀啊——————————

生:,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师:桂林的山真险啊——————————

生: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小结: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精妙的用词、再加上排比和比喻的修辞,使我们一下子体会出桂林山有奇、秀、险的特点,更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山的形美、色美、样子险,读起来朗朗上口。

4:作者拿什么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拿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衬托了桂林山水的美,兼有泰山的雄伟和香山的秀丽。

5、练习朗读和背诵第三自然段。

同桌互相练习,注意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书中彩图,进行朗读,想像是怎样一幅景象?

2:放映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人画面,让学生把山和水联系起来观赏,并相机引导。

生答: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作者用一句话,真实的反映了我们的感受那就是——————

生答:“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师板书)

4、小结:作者采用了这句话结尾,既总结了全文,有照应开头,小船在碧绿的上面上行驶,人仿佛在画卷中游览,多美的景色!以此结尾,意蕴无穷。

四、总结全文,再现景美、文美。

1: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课文先由人们的话,引起对桂林山水的兴趣,再从山和水两方面抓住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那奇美无比的景色;最后,又用一句话来写出感受,也就是以“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来写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

2:在第二、三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手法来写,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景美文更美。

3:检查字词的预习。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教师纠错并强调应注意的地方。

(2)根据投影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五、指导背诵。

六、练习与作业。

七、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总桂林山水甲天下

分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八、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对于这一课,我并不陌生,它是原先六年级教材里的一篇文章,我曾教学过好几次。但那是针对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已有一定的水平,课文的重点、难点很好掌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难事,但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却是一个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播放录音,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播放录音把他们领入文本;其次是个人读,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从而获得自身的体验;此外还有小组读,男女同学读等等,让他们与文本对话,从而能有所思,有所悟,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深入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我随机指导,从而使学生在读中具体感受到桂林山水带给人们的美。学生通过读已经充分体会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这时候,我设问: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在文字中表现出来的呢?随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特别精彩的地方。通过朗读和交流学生能体会到词语的优美,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处排比生动形象地把桂林水的特点描绘了出来,结合课文,我相机指导,让学生仿照写例句,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很好地运用在排比句,既训练了学生的遣词造句,又增加了学生的美感意识。我还抓住许多典型的句子进行讲解,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看见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让学生知道此句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以及运用对比后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这方面的熏陶,并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相信对今后的习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下列词语:

漓江 无瑕 翡翠 峰峦雄伟 屏障 竹筏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连绵不断

2.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排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分别具体讲述了桂林水的特点和山的特点,理解用对比突出水美山美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对课文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体会。

[教具设计]

DVD光盘

[设计特色]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流程]

一、巧用视频,开课激趣:

1、播放万里长城、颐和园图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美景的向往,从而引入课题。

教师边展示桂林地区图边解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就让我们乘上竹筏小舟,一起驶入那美丽的山水画卷当中吧。

2、(播放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用一句话说出画面的内容?(生自由发言3-4个)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种学习课文内容的方法中选择你喜欢的,也可以自己创造新方法。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2、小组学习(播放3分钟轻柔舒缓的音乐)

三、选用视频,品读课文,感悟山水之美

导语: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桂林之行吧!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习做一个汇报,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一)巧用视频,诵读水之清碧

1.先让学生感情朗读汇报的课文,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其他同学谈感受。(此时适时播放桂林的水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漓江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播放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参与评价)

(1)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进行示范。

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指导学生齐读。

(3)指导学生诵读。教师提示:表现三种情感,第一种水静是欣慰;第二种水清是惊喜;第三种水绿是赞叹。

4.指导对比写法的运用,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

(播放图片:1、波澜壮阔的大海,2、水平如镜的西湖,碧绿的漓江水)

漓江的水有漓江自己的美。漓江的水静、清和绿。

总结板书:说西湖说大海,不是说漓江比它们都好,是各种景物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漓江三个特点,第一个静。(教师板书“静”)第二个什么?(教师板书“清”)第三个什么?在课文表达绿的时候,还用了个什么词?(引导板书“碧”)

(二)精选图片,品读山之秀奇

1.学生汇报读书方法,读读汇报的课文。(师出示桂林山的画面,学生逐个朗读。)

2.学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课文。(出示课文内容,生读课文)

课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重点指导:

(1)读桂林的山的奇要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惊叹。

(2)指导“啊”的音变规律。

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对比写法,突出桂林山独具特色的美。

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得出:桂林的.山是奇、秀、险。

本环节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举一反三的能力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三)感悟山水组合美

1.学生汇报课文的最后一段

学生读课文。(播放山水相依视频)

让学生谈感受。(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感悟山水相依,谁也离不开谁。)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

(齐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谈山水相依的桂林给我们的感受。

(播放视频)坐在船上,行驶在漓江里,桂林山水那独具特色的美,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2.指导朗读,边朗读边谈感受。

四、宣传策划,创意展示。

1.赞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老师用了一首诗来赞美她,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桂林呢?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对联、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师作诗)慕名观赏荡轻舟,静水清流碧悠悠。奇峰竞秀拔地险,山水相依画中游。

3.让学生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播放视频)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用到的学习方法是:(生齐答:有感情地朗读、找特点谈感受)好了,这一课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作业设计

1.请把自己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写下来。

2.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景点图片,办一期桂林山水图片展。

总结语:同学们,桂林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梦幻般神奇的境界。它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它不愧是我国自然风光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亲自到桂林山水中细细游览。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 静 清 绿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桂林山 奇 秀 险 人在画中游

原因 特点 感受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独特美。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赏读,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桂林山水景色的优美。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钻研文本。再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二、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在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祖国语言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图)配乐让生欣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从课文中找出一个总写桂林山水的句子。

三、抓住重点,深入领悟。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是按怎样的层次向我们介绍漓江水的?

2、齐读第二自然段

3、画出描写漓江水的句子。

思考:

1)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女生齐读)

四、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再读第二自然段,想想我们是怎样学这段文字的?

五、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根据总结出来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学完后汇报。

2、男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师范读。(出示配乐风景图)。

2)生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六、语言绘画,师生共醉。

学生自主探究地分析出文章的结构。

七、积累语言,拓展运用。

选我们当地的一处风景,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写一段话,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板书设计:

总述甲天下

漓江的水:静、清、绿

1、桂林山水分述喜爱

桂林的山:奇、秀、险

总述美如画卷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篇8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2.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3.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并且学生思维活跃,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写作,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所交流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会认读“澜、暇”等8个生字,会写“澜、暇”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玩赏、无暇”等16个词语。

2、通过默读,能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并能简要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评价任务

评价一:通过读准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识“澜、瑕、攀”等生字。

评价二: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评价三: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能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

学习活动过程

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

环节一

整体感知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完成目标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三)

环节二

.检查预习、质疑问难活动2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完成目标一)读准生字,指名读文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交流课前预习生字词情况活动3

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及检查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1)同桌相互读所学生字词情况,要求读音准确。

(2)读生字,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完成目标一) 自由读、齐读、互读,指名读,小组内听写、订正。

环节四

再读课文,初知大意活动4

1.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2.(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完成目标三)自由读文,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

环节五

感知课文层次活动5

讨论分段,自由朗读。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完成目标二)自由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

(评价任务二)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媒体素材和课文有机的结合,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那可是个景色秀丽的地方。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揭题:桂林山水甲天下。

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读课文

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

3.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质疑问难。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

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点评。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

③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5.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

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3.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静、清、绿舟行碧波上

山—— 奇、秀、险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知与能力:

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⑵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过程与方法:

⑴借助多媒体课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采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⑵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帮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引出课题、读题。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二、借助媒体、整体感知

1、多媒体课件配课文录音,学生畅谈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适时请A生谈谈对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及时给与鼓励。

三、学习课文二、三小节

1、轻声读课文二、三小节,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

2、学习描写桂林水的句子,体会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3、学习描写桂林山的句子,体会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4、学生质疑、解疑:

⑴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与关注,给与点拨,让A生知道课文第二节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⑵在伙伴的帮助下,让A生尝试朗读有关句子,体会句子之美。

四、创设情景、练习表达

1、教师创设游客游览桂林山水的情景,启发学生当导游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

2、学生自由准备。

3、请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

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教师对A生给与个别指导,能说出桂林水和桂林的山的各自特点。

五、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1、再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教师总结:

机动,如举手就请A生。

六、自选练习、积累运用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背诵。

2、摘录课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并背诵。

3、学当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

4、小组合作,收集桂林山水的相关资料,自制旅游小报。

鼓励A生选1~2题作业独自完成,如有困难,可请伙伴进行帮助。

注:A生为随班就读学生沈某某。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简略说明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课本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具体实施措施

在整体感知课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边放桂林山水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一边配上课文的朗读录音,通过这样的画面,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风光之美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让学生谈谈感受。在这一部分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鼓励A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努力创造机会让她发表自己的想法。当她敢于发言时,教师则请她回答,多加鼓励,让她感觉到成功的愉悦。

在学生学习重点段落时,要求学生能找到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通过品词品句来理解课文,体会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对于A生的学习有一定困难,在这时,教师有意识地增加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通过伙伴的帮助和教师的个别指导,让A生知道课文第二节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这部分教学时,虽然老师没请她回答问题,但通过个别辅导,让她掌握学习的知识点。另外,在创设情景,学当小导游,练习表达这一环节中,教师、伙伴仍继续关注她,帮助她,让她说几句简单的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她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最后的总结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再次谈谈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我想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再加上课外收集的资料,对桂林山水的意境之美、文本之美一定会有一个认知上的飞跃,此时,让学生谈感受一定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针对A生的实际,则分层教学,放低要求,只要求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就行。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差异,始终考虑到随班就读生学习,努力体现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这一理念。

文章来源:http://m.386h.com/shiyongfanwen/7966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