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了《经典与成长》,其中我印象最深的的一句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造的孽,还可以躲避一下,但是要是自己造的孽,那就必须会受到惩罚,是跑不掉的。由此句话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上半学期我上课爱走神有时还说话,老师讲的课程学的不扎实,结果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很差。老师和家长对我很失望,我自己也很后悔。
我下决心改掉我的上课不认真听讲还爱说话的坏习惯,老师课上辛辛苦苦的给我们讲课,我老是走神,实在是对不起老师。回家爸爸妈妈帮助我辅导,我还是不认真,有时候还反抗一下家长,也对不起家长对我的期望。不过我没有灰心,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改掉了上课不听讲的坏习惯,最近我听课轻松多了,也听得进去了。老师讲的知识我基本上也都能理解了。
读完《经典与成长》我改掉了我的坏习惯。这本书指导我怎样做人怎样学习,还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让我从坏孩子变为好孩子。以后我还会多读这本经典的《经典与成长》的。
今天,我用心的读了《经典与成长》里的改过这篇文章。
改过的大意是:人要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改掉自己的过失,错了能及时改正就很好。改过一词出最早出自商末《周易。益。象》,
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说:人有错,要及时改正,如果不改,那才是真正的过错。
我在生活中就遇到过这种事情。有一次,妈妈买回来好几期《演讲与口才》杂志,我放学回来,立刻被杂志里的精彩故事吸引,拿起杂志津津有味的看起来。妈妈说:爱看书是好事,但是要先把作业做完再看。我敷衍着点点头,晚饭后,我继续看杂志,妈妈以为我在写作业呢,坐在客厅安静的看报纸。到了九点半,妈妈催促我抓紧完成作业早点睡觉,我才想起还没写作业呢。这下我着慌了,赶紧开始动笔,写完已经11点了。妈妈说:做事要分清主次,首先完成家庭作业,剩余时间再安排些别的事情。
我由于睡觉太晚,第二天上课无精打采。从这以后,我总是先把作业做完,然后再合理安排时间阅读、睡觉,每天过得都很充实、快乐。
我们的祖国--中国,乃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人人懂礼,谦虚仁爱。传承至今的有许多美德礼仪。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这些百代甄选的德行举止,更是鞭策着我们,使我们奋发向上。《礼记
曲礼》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意思是说人有礼貌,待人做事讲究礼节,说话恭敬文明,那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与人相处和睦;反之待人粗暴,目无尊长,说话粗鲁,难免与人发生矛盾。
21世纪的今天,科技发展迅速,各行各业技术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可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文礼貌是否还存在于心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无处不在,一个微笑,一个让步,一个起身,一个伸手,每一次相对,每一次相遇,每一次问候,你可否注意到了自身的礼节?比如碰杯时晚辈的酒杯要位于长辈的酒杯之下,客人进入家门时主人要伸手说请等等。一些微小的细节,总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大家风范。
而我们身为小学生,祖国未来的花朵,更是要懂得礼仪。以恭敬的态度对待老师,以孝顺的态度对待父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同学,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谦虚,开朗,活泼地示人,仁爱,谦让,文明地处事。文明懂礼,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素质,还能让这个世界花样翻新,多姿多彩。
礼貌,是一个民族必备的举止,是一种高尚的素质。我们要传承祖先的美德,做谦谦君子好少年,争当新时代文明礼仪小先锋。
做谦谦君子就是做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告诉我们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或者不想干事情,也不要强加给人家;将心比心,才能更好地和别人相处。让我们一起到经典中寻文化之根,用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
经典滋润童心,智慧点亮人生。在《经典与成长》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取义这篇文章,我最喜欢的以一句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的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命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拥有,便舍弃生命而选择义。在生活中,生命固然重要,但有的东西比生命还要重要。比如说有友情、亲情、道义
这本课文选自《孟子。告子上》,讲述了孟子的价值选择。对于普通人来说,面对生死抉择的机会是不多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面临许两难的选择。但在这时候,我们就应该遵循道义的要求,谨守正义的准绳。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感同身受,在道义面前,我们不能退缩,不能明哲保身。
五月是我们天通苑小学传统文化月,我把《经典与成长》这本书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将相和》这篇文章。
《将相和》的内容是:战国时期,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被赵王提拔为上卿,引起了大将军廉颇的嫉妒,廉颇总对别人说,我为赵国出生入死,为什么不如蔺相如,他算什么东西。只是靠嘴皮子功夫,官做的比我还大,如果碰到他,一定羞辱他一番。每逢上朝,蔺相如躲着他。有一次他出门,正好碰到廉颇了,他让车夫掉头行驶,躲开廉颇别制造不必要的麻烦,他的门人看到这些,说,我们受不了这样的耻辱,请让我们回家吧。蔺相如语重心长的说,我连秦王都不怕,会怕廉颇吗?蔺相如说,我只是不想起内讧罢了,如果我们打起来了,两败俱伤,别的国家肯定来欺负我们的。廉颇听了这话后,身后背着荆条向蔺相如来请罪,蔺相如看廉颇十分诚恳,非常欣慰。从此,他们俩成为肝胆相照的朋友,一起保卫赵国。
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小学生应该学习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学习蔺相如对朋友宽容大度,包容别人,不斤斤计较,为国家大事着想,和廉颇大将军一起保卫赵国。这就是我对这个故事的评价,
我觉得一个人从小就应该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长大才能成为谦谦君子。那么怎样去做呢?我认为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做起,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充足的营养,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荣辱,学会如何做事做人!
今天,我无意中看了一个名叫《女孩与珍珠》的故事。读完这篇故事,我不禁掩卷沉思,其内容让我深有感触,思绪飞扬。
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女孩住在海边,家境不富也不算穷,父母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可是,当女孩没有考上大学时,父母宁愿出钱给她到城里复读一年书,女孩却心不甘,情不愿。就在这时,一颗会说话珍珠的出现,使女孩改变了对人生的态度。从中,她明白了:只有在痛苦中不断地磨练自己,才能蜕变成功。这句话让女孩恍然大悟。
故事中的父母,生活非常辛苦。每天要被太阳晒,雨水淋,海风吹,却无怨无悔。把卖蚌所得来的钱,全给了女儿交学费,希望女儿在学习上能够出人头地。
文中的女孩,却辜负了父母的希望。当父母要出钱让她到城里复读时,女孩还抱怨,不想去城里读书。因为,她认为到城里,什么都是陌生的,不愿意去单独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
现在再来说说珍珠吧!文中的珍珠就像从天而降的天使,它在女孩人生陷入低谷的时候出现了,使女孩改变了对人生的态度,欣然接受积极向上的人生。
在生活中,也有历经磨难而取得成功的人,例如张海迪。她在五岁时,因为摔了一跤,而去医院检查,查出得了脊髓血管瘤而被高位截肢,就这样,病魔一直折磨着她。可她并没有向疼痛屈服,更没有向困难低头。她一直坚持着,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自学了英语、法语、法语、世纪语,以及针灸。她成为了我国残联协会的主席,又成为了中国著名的作家。她写的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生命的追问》、《绝顶》分别获得了许多奖项。在她的身上,不正印证着只有在痛苦中不断地磨练自己,才能蜕变成功吗?
从这篇故事中,我懂得了:既然我们改变不了命运,还不如去欣然接受,只要让自己变得强大之后,人生才是属于自己的。
文章来源://m.386h.com/duhougan/1516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