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手抄报内容
2025-05-07 秋分手抄报内容最新秋分手抄报内容(热门4篇)。
秋分手抄报内容 篇1
吃月饼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玩兔儿爷
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玩月
中秋玩月,今人称之为赏月,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究其玩月的形式,富者多自搭彩楼,贪者多寄圩酒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往往通宵达旦。除了贵族和民间玩月的情况,此外还有赏游型的玩月。如登山玩月、泛舟玩月。当然,古人玩月,并不仅仅是只玩赏中天朗月,而往往是把月和大自然中的其他景物连带在一起观赏,比如著名的景观——卢沟晓月、三潭印月等,无疑都是人们中秋玩月的绝好所在。
秋分手抄报内容 篇2
1、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2、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4、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6、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
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圆人团聚,祝福声声伴你行。朋友:中秋快乐!
9、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
10、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11、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
12、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13、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
14、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1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6、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秋分手抄报内容 篇3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是人们纷纷带着鲜花来到故人面前,寄托自己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4月3日那天早晨,我吃过早餐以后,就和全家人一同去公墓区扫墓。到了公墓区,只见有许多人来来往往的都去扫墓,大家手里都拿着纸钱和香等贡品,都在摆放贡品、烧香、放鞭炮,我们也和大家一样用这种方法寄托我们对亲人的哀思。大家思念死去的亲人,烧了很多香、纸等。我曾听老师说过,这样浪费很大,又破坏了环境。因此,我想我们可以改变这种旧的观念,用一束鲜花插在墓前,这样不是更好吗。
秋分手抄报内容 篇4
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丰富有趣,扫墓、踏青、插柳、吃清明果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踏青了。
下午,我们一家先去给姥姥们扫墓,摆上供品、点上香烛、燃烧佛经,表示我们对他们的尊敬和思念。
随后,我们准备上山踏青了。站在山脚往上望去,哇!这么陡,一个石阶也没有,就一条弯弯延延的人为踩出来的黄土路!这怎么上去呢?我的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们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往上爬。高大的松树碧绿碧绿,每个枝头都挂着松果,轻轻一抖,黄黄的松花便飘落下来;随处可见的山花开得正艳,整座山都被染得通红;小动物们也活跃了起来,蚱蜢蹬着有力的.后腿,从我脚边掠过……山顶的风景更美了,真是春回大地,一派生机勃勃。
好一派天清地明的春光,好一个神清气爽的清明节!
- 欲了解秋分手抄报内容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秋分手抄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