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意课教案
2025-05-10 美术创意课教案美术创意课教案(收藏11篇)。
美术创意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会大胆讲述自我家房子周围的景物。
2、欣赏大师的画,能用较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中房子的景色及自我的感受。
3、能大胆想象创作房子周围的景物。
活动准备:
课件(三张大师的画)、范画四张、剪好的彩色小房子、白纸、黑色水笔、胶棒人手一份。
一、预热阶段:
1、师:今日外面要来聊聊自我家房子周围,想一想,你们家房子周围有些什么?
二、图形刺激:
1、欣赏大师的画
师:有一些大画家也很喜欢自我房子周围的景色,我们来欣赏一下。
(1)出示第一幅:摩西根《渔船与房子》
提问:这幢房子周围有什么?
是怎样的渔船?
为什么会停着渔船呢?这幢房子可能是造在哪里的?
小结:这幢房子的周围可能有一片碧蓝碧蓝的大海,人们能够每一天划着小船到河里去捕鱼。夏天能够到海里去游泳,冬天能够到结冰的海面上溜冰。
(2)出示第二幅:凡高《夜晚的露天咖啡座》
提问:这幢房子周围是怎样的情景呢?
茶座,你去过吗?
你觉得在茶座喝茶有怎样的感觉?
这幢房子周围的茶座给你带来什么感觉?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小结:这是一座临街而造的房子,在房子周围有一排排茶座,在深蓝色的夜空中闪着橘黄色的光芒,让人感到舒适、温馨。人们在那里喝茶聊天,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
(3)出示第三幅:塞尚《沿公路的房子》
提问:在这幢房子周围,你看到了些什么呢?
小结:这幢房子的周围有纵横交错的马路、高高的围墙、郁郁葱葱的树木,人们出门很方便,住在那里空气也很清新。
三、创造表现:
1、请幼儿讨论如何装饰自我新房子周围。
师:如果你也有一座新房子,你期望房子周围有些什么呢?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范画,并当场即兴作画。
(运动场边的房子、池塘边的房子、公园边的房子、游乐场旁的房子)
3、幼儿作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四、展示评价:
1、展示幼儿的作品
2、请幼儿互相欣赏,并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讲一讲自我房子周围的景物。
美术创意课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创意叉子画
适合年龄:
4—5岁
活动目标:
1、尝试借助叉子用多种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能表现出作品的主要特征。
2、喜欢参与美工活动,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3、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看到过各种动物、花卉等,有用几何图形拼摆动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一次性叉子若干,各色废旧瓶盖、一次性纸盘、彩色纸,记号笔,双面胶,动物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很久以前有一个叉子王国,里面住着好多叉子宝宝,(教师出示叉子)听说圣诞节快到了,叉子国王就想带着叉子宝宝们去参加勺子王国的圣诞晚会,但是勺子国王说了,我们今年的圣诞晚会主题是多彩圣诞夜,希望叉子宝宝们都能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来参加我们的晚上哦。于是叉子宝宝们就想着给自己穿什么样颜色的衣服呢,(出示蘸有颜料的各种叉子)哇,好漂亮的叉子宝宝哦,大家都在相互欣赏着各自的漂亮衣服。咦?发生了什么事呢,只见一个叉子宝宝走着走着就摔倒在地上,站起来一看,哎呀,我的衣服印在纸上了,好漂亮哦(教师出示叉子印画)。哇,原来叉子也可以画画哦!
二、出示各种叉子范画,幼儿欣赏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种范画叉子的笔触,是叉子全部接触纸还是只有部分接触,讨论每个作品的组合方式,都用到了什么材料等等。
三、操作实践,幼儿创意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引发幼儿思考自己要画什么,都需要哪些材料以及做画的先后顺序等等,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叉子绘画的作品特点,提醒幼儿创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广告色一次不能蘸取太多,怎样才能将作品的线条拉长等创作技巧)
四、作品展示,鼓励幼儿讲讲自己作品所用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活动延伸:
此节课教师可针对自己所在班级年龄段,将活动目标稍作调整也能用哦,比如小班,教师不妨做一些半成品的作品(如:各种小动物,花朵等)让幼儿用叉子添画,也可在班级美工区设计一面涂鸦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进行大胆涂鸦,都是很有创意的哦。中班教师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利用叉子设计各种花卉或者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设计一面具有情境的涂鸦墙让幼儿根据情境继续创作等都是不错的创意。
美术创意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有创意的角色模仿,启发学生对城堡展开想象。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新颖城堡。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绘画手法,融会贯通,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美轮美奂的城堡,并用娴熟的美术语言,把城堡修饰得漂亮整洁。
教学准备
PPT,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在动画片里。有一只笨笨的灰太狼,总想吃到美味的羊肉,所以它想了很多种办法。小羊的'房子都是独立的,有时候灰太狼来了大家也不能及时发现,于是大家决定建立一座比灰太狼的狼堡更漂亮的城堡,让所有的羊们都能住在一起。大家想了很多种方案,但是,总是不能让每只羊满意,所以,他们开始寻找能帮助他们的人,并会奖励他一样东西。大家想帮助小羊们吗?
二、展开
要想设计一座漂亮城堡,首先来欣赏世界上著名的城堡吧,看看他们是怎么设计的,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帮助呢?
(欣赏图片,教师解说)
1.现在看完了图片,城堡有什么作用?
2.这些城堡的外形和普通房子有什么不同?
①城堡更大,更威风。
②房顶有尖的、圆的、方的。
③城堡除了主体物之外,还有塔楼、楼梯和城墙。
3.欣赏作品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构图完整
2、造型新颖
3、色彩鲜明
四、展示评价作品
美术创意课教案 篇4
游戏目标:
练习双手拇指、食指间的协调性及灵活性,体验竞赛类游戏的快乐386H.com
年龄段:
小班上学期材料准备:有扣子的衣服6件
玩法一:
6名幼儿一组,游戏开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桌上的衣服扣子扣好者为胜。
玩法二:
6名幼儿一组,游戏开始,先将外套穿好,再以最快速度扣好扣子的幼儿为胜。
游戏提示:
可根据孩子扣纽扣技能的成熟,加入其他技能一起游戏,如从为自己扣纽扣到给朋友扣纽扣等。
附儿歌:
"小扣子,圆溜溜,好像眼睛找朋友,小洞子,忙招手,欢迎扣子钻洞口,"
教案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过不同形状的纽扣,有在物体上添画的经验。
2、材料准备。
①教师用材料:各种各样的纽扣、示范画纸1张。
②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9—10页;记号笔、油画棒。
教案流程
一、情境导入讲述故事《纽扣王国奇遇记》,引导幼儿自由想象,自由表述。
二、探索发现。
1、出示各种纽扣,鼓励幼儿说说这些形状不同的纽扣可以组成什么物体。
2、鼓励幼儿尝试利用多个图形进行组合、添画造型。
指导要点:请几名幼儿在示范画纸上尝试用纽扣图形进行组合添画。教师对幼儿绘画的图案进行评价,并引发幼儿思考:还能组合添画出什么物体。
3、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9页,引导幼儿欣赏“艺术角”中的作品,欣赏不同纽扣组合的造型,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4、鼓励幼儿大胆构思,说说自己想象中纽扣王国是怎样的。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0页,鼓励幼儿在创意墙中进行创作。
2、提醒幼儿合理布局,并尝试用背景来衬托画面。
3、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议。
1、在集体中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评出“最有趣的纽扣王国”。
2、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品。
结束活动
引导幼儿收拾整理自己的绘画材料,保持环境的整洁。
这是篇不错的幼儿园美术教案,涉及到纽扣王国奇遇记、纽扣创意等方面,希望对大家有用,在实际操作中注意安全,更多相关的教案等待您的发现。
美术创意课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瓶子的外形特征,在瓶子上进行立体的彩绘的创作。
2、感受色彩冷暖对比带来的美感,在活动中尝试自主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体验为瓶子变身后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教师范画作品三份
2、各种颜色的酒瓶每人一份
3、水粉颜料,水粉笔,盆子,作画的衣服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
各种图案的瓶子
二、其次选择瓶子,感受其形状奇特,颜色的单一。
1、感知瓶子特征。
(1)教师拿起一个瓶子:我们要把漂亮的图案画到瓶子上。
看看瓶子是什么样的?
(有瓶口(瓶盖)、瓶颈、瓶身、瓶底)
想想,在瓶子上画画和我们平时在纸上画画有什么不同?
(2)把画画在瓶身上(瓶盖瓶底可以不画),瓶子可以转着画。
2、教师转动的手势动作需夸张、放慢,暗示幼儿操作时也可这样转动瓶子画画,把画画在瓶身上,左手可以按住瓶口(瓶盖),瓶底可靠着自己身体或放在桌上,右手把瓶身画饱满。
(1)你选择的瓶子是什么颜色,在上面画什么样的颜色才能让图案更加明显?
(冷暖色举例说明)
(2)操作注意的问题:
用颜料画画。如果瓶子滚在桌上,或者手握着瓶身转,都会把颜料弄“花”,怎样让瓶子上的画保持干干净净呢?
三、选择瓶子、创设图案。
1、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瓶子设计图案。
2、巡回指导时留意幼儿设计图案的新思路,鼓励他把想法表现出来;提醒反复使用对比不明显颜色的幼儿,更换一种颜色试试。
3、建议完成作品的幼儿在保持瓶子外表干净的前提下,自己把瓶子拿到展示台上。
教师有意识地将展示台上的瓶子按高矮排列一下。
四、集中欣赏。
1、教师:今天我们展示台上这么多瓶子放在一起可真美啊。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名字《美丽的瓶》、《彩色的秋天》等。
2、你最喜欢哪一个瓶子上的图案,为什么?
3、作品集中,给幼儿一种整体的视觉冲击力。
教师关注幼儿的欣赏角度,顺着幼儿的介绍,有意识地从画面干净、色彩对比明显、图案设计新颖、构图饱满等方面点评。
五、你有了这个瓶子,你想用它来干什么?
(插花、养金鱼、种花、当储蓄罐等)
美术创意课教案 篇6
设计背景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石头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重点难点
从技能方面,发挥想象力,能够通过石头的组合来表现事物,在这基础上,在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来完善整个石头画;二是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图片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1、他们是什么做的呀?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象__吗?3、__和__有什么不一样的呀?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教学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可以说孩子们还是较好的达到了我预定的活动目标。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操作完材料后,再来听老师的讲解,这时候,太多数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头给吸引了,而非在老师的语言上了。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以前我的观念是上好一节课就是在你组织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够较好的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动,除了活动中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能够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外,老师课前的准备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刚开始的引入过于繁琐,导致了在后面介绍制作方法,特别是用双面胶将石头粘在鞋盒这个重点没能与孩子交代清楚,导致后面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外,还能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把你的语言,把你要表达的意思让幼儿听明白,这是当前我的困惑,我想也是我们几个新老师的困惑。今后,我想自己除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外,关键的就是要找到一条正确的与幼儿交谈,交流的“路”,让孩子能够“听”得懂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打破孩子与我之间的那堵墙。
4、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我的范例在这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没能很好的体现,由于范例过小,就造成了幼儿观察的不便。本来范例在这个活动中是起到一种示范并协助老师讲解方法的作用,可是过想细想,我本未能很好的来体现范例的这一特征,范例在活动中就象走场一样,并无其他用处了。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有许多创新之处。如用石头组合了一个小人,最后用稻草给小人弄了一头美丽的“头发”;用吸管为不倒翁的气球制作了一条绳子,并且懂得用吸管的折叠来体现绳子的动态。另外,也有许多孩子对石头外型观察的十分仔细,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创作,很多孩子的作品都让我们刮目相看。
总之,作为一名刚刚转岗的年轻教师来说,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还要跟老教师好好学习,多看相关方面的资讯,多了解有关幼教界的信息,以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业务水平。除了这些之外,我们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这样才能做到从孩子出发,了解孩子,贴近孩子。
小百科:画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部表示以手执笔,下部是笔画出的线条。画的本义是用笔描绘图形,一说本义是划分地界。由用笔描绘引申指画出的图形,用作名词。汉字的一笔叫一“画”,也是由描绘引申而来。划分界限含有设计、规划的意思,因此“画”又指规划、谋划。广而言之,用手、脚或器具某种动作也称“画”。
美术创意课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米罗作品中特有的符号及表现的情趣美,感受作品童话般的意境。
2、学习米罗用符号图形表现昆虫的方式,大胆运用剪贴添画的方式表现主题。
3、喜欢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对昆虫有一定的.认真和表现经验。
2、深色卡纸、油画棒、记号笔、剪刀、固体胶、8开白纸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体验
欣赏米罗的作品《昆虫的对话》,感受画面的内容与形式美。
1、播放《虫虫的乐园》,引导幼儿感受作品内容与形式美。发现米罗特有的符号和元素。
2、描述画面的内容。
3、进一步欣赏,感受形式美。
二、探索发现
1、欣赏其他作品,感受花架变形的独特方式,体验变形的趣味。
2、欣赏幼儿作品,发现作品中表现“虫虫乐园”的方法。
3、自由讨论:你想怎样表现虫虫的乐园。
三、创作表现
1、提出创作主题:“虫虫的乐园”。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在白纸上画出昆虫颜色样子,剪下后,贴在卡纸上。
3、引导幼儿在空余位置添画上其他物体,丰富画面。
四、欣赏作品
1、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中的昆虫。
2、鼓励幼儿表演昆虫的动态。
美术创意课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大胆、清晰地进行讲述,并能耐心倾听他人的讲述。
2、会用绘画形式创造性表现想象内容。
3、体验分享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课件《会想办法的鱼》、录音机。
2、蜡笔和纸若干,幼儿表演的道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喜欢鱼儿吗?为什么?
2、瞧,谁来了?
(二)结合图片,了解情节。
1、内容:一天,鱼妈妈和小鱼们在水中游来游去,真高兴呀。忽然,从水面上吊下来一个鲜美的鱼食,小鱼们都想游过去吃,鱼妈妈连忙拦住了他们。
2、提问:
(1)小鱼们在干什么?心情怎样?
(2)它们发现了什么?想干什么?
(3)谁来了?是怎么做的(拦住小鱼),又会怎么说(不能吃,这是鱼饵,吃下去会没命的)?为什么要这样?
3、介绍鱼饵——引诱鱼儿上钩的鱼食。
(三)讨论交流,发散思维。
1、小鱼们真的很想吃那鲜美的鱼饵,但又不能被鱼钩钩住,该怎么办呢?
2、个别幼儿回答。
3、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绘画。
4、请幼儿依据自己绘画的方法进行表述。
(四)观察结果,体验成功。
小鱼们吃到鲜美的鱼饵了吗?是怎样吃的?(分享)
(五)粘贴图片,完整讲述。
1、讲述线索:小鱼们在什么地方玩,心情怎样?忽然发现了什么,想怎样?
鱼妈妈怎么说又怎么做的?它们想了什么办法吃到了鱼饵?心情又怎样?
2、幼儿自由看图讲述,并给故事取名。
3、个别幼儿集体前讲述。
美术创意课教案 篇9
美丽的花丛;(撕纸点画);活动目标;1.感受春天的气息,喜欢亲近大自然;2.学习运用撕贴表现绿草,手指点画花瓣;3.养成良好的水粉操作习惯;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会使用废旧纸条、固体胶棒进行撕贴;了解花、草的外;2.材料准备;①教师用材料:示范画纸一张、绿色卡纸一张;音乐《;②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2页;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打扮
美丽的花丛
(撕纸点画)
活动目标
1. 感受春天的气息,喜欢亲近大自然。
2. 学习运用撕贴表现绿草,手指点画花瓣。
3. 养成良好的水粉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
会使用废旧纸条、固体胶棒进行撕贴;了解花、草的外形。
2. 材料准备
①教师用材料:示范画纸一张、绿色卡纸一张;音乐《春天在哪里》。
②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2页;水粉颜料、绿色卡纸、固体胶棒、材料筐、抹布。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打扮成“春姐姐”,引导幼儿回忆春天的变化,引出花的主题。
小结:草丛里有五颜六色的小花儿,在绿绿的草丛里随风舞蹈呢,太美丽了!
二、探索发现
1. 引导幼儿讨论表现花丛的方法。
2. 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一页,引导幼儿欣赏“艺术角”中的作品,学习撕贴草丛、点画花朵的方法。
3. 出示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用撕贴、点画的方法变现花丛。
指导要点:先将绿色卡纸撕成条状或块状,再用固体胶棒将其粘贴在示范画纸上表现草丛,最后用手指蘸上颜料点出美丽的花朵。
三、创作表现
2. 提醒幼儿将碎纸片放入指定的材料筐里,点画时注意水粉操作的常规。
3. 播放欢快的音乐《春天在哪里》,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议
1. 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2. 集中展示幼儿作品,重点从作品构图及色彩搭配两方面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五、结束活动
引导幼儿收拾整理自己的材料,并保持环境的整洁。
美术创意课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 学会用简单的线条花纹进行构图装饰瓶子。
2.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各种花纹,会利用各种装饰材料对瓶子进行装饰,体验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
3. 引导幼儿认识废弃瓶子可以回收再利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4.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对瓶子进行绘画和装饰,想象力丰富,有一定的创造力。
2.利用瓶子的各种形状来设计成装饰物。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废弃的瓶子并洗净晒干。
2. 各色颜料,毛线,碎布,卡纸,即时贴,皱纹纸,印花,毛笔,剪刀,双面胶,纸篓,擦手毛巾,录音机,音乐磁带。
3. 场景布置
美术创作室:张贴各种瓶子的创意作品,摆设各种瓶子制作的装饰品及玩具。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 带幼儿到美术创作室参观、欣赏各种作品。(播放轻音乐)
2. 教师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出示教师带来的各种瓶子)
二、引导构思,联想组合
1. 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想象造型构思。
2. 幼儿说说自己对装饰作品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三、提要求
1. 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或别人。
2. 我们的瓶子有的是玻璃的,容易打碎,不要碰倒或摔倒。
3. 颜料不要弄脏自己或别人的衣服。
4. 废纸、废品要扔到纸盒里,保持环境清洁。
四、幼儿操作,教师适当予以指导或帮助。(播放音乐)
五、展示幼儿作品
1.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名称,使用材料。
2. 拓展活动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旧瓶子以外,还有很多废旧物品也可以收集起来做成许多好玩有趣的东西,那么小朋友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环保玩具。
六、结束
让幼儿带自己的作品与周围的老师分享,带到班上给其它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美术活动《创意瓶子》。瓶子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所有幼儿兴趣较浓,在活动中都体验到了对瓶子进行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本次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活动性原则
首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材料:各种废旧瓶子及手工制作必备的辅助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在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幼儿自由创作,探索设计瓶子,让幼儿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制作出不同的瓶子;再次,及时肯定幼儿的创作,不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手段。
(二)相互渗透的原则
新《纲要》中指出:“在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中,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在本次活动中就渗透了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内容。如:让幼儿大胆动手,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渗透了健康领域的内容;让幼儿用语言交流,如有什么材料,你想用什么材料来装饰瓶子?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装饰制作不同的瓶子,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搜集各种瓶子等废旧材料,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这是科学方面的知识。
另外,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幼儿观察讨论,突破重难点,再制作交流,一步步展开,让幼儿玩中学习,玩中发展。
总之,本次活动力求在贯彻新《纲要》精神上有所创新,尤其是在艺术教育领域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教材来源于幼儿,活动的实施过程立足于幼儿的需求以及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其次是整个活动环境非常宽松,让幼儿在看、说、做中,自由充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第三是音美结合,力求发挥艺术手段的综合作用。
小百科:瓶子是容器,一般口较小,颈细肚大,多用塑料、瓷或玻璃制成。常用于装液体物质(例如:水,油等)。
美术创意课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圆形、圆形分割的方法拼贴成一幅画,掌握等份圆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本事。
活动准备:
1、将色粉纸剪成大小不一样的圆形。
2、剪刀、浆糊,水彩笔若干
3、范画一张、图示一张。
活动过程:
1、小朋友,这是什么图形?(圆形)圆形象什么?
(1)谁来把它变成半圆形?半圆形象什么?
(2)怎样把这个圆形变成扇形呢?哪些东西是扇形的?
(3)圆形还能够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图形(出示图示)
2、这些变出的小图形能够拼贴成一幅美丽的`画(出示范画让幼儿欣
赏)
3、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1)自我想好要贴什么,再开始剪。
(2)拼贴时注意颜色的搭配。
4、幼儿操作
5、请幼儿讲述自我拼贴的画。
- 想了解更多美术创意课教案的资讯,请访问:美术创意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