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进入了迅速发展的一步,可是那些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仍在发生。
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上街返回家的时候,看见一个中年女子,她身穿短袖,外面套了一件外套,头发是金黄色的,令我想起了火鸡,说话尖声尖气的。要是你与她距离拉远了,还以为是外国人呢,可又有谁想到她就是本国人呢!我心想,要是我惹上这种人可逃脱不关系啊!可她没惹上我,却惹上了一个农家妇女。
车子在转弯的时候,多了一个妇女(因为车里的人太多),中年女子没有了立足之地,农家妇女一不小心踩在她的脚上,中年女子指着鞋对着农家妇女大骂:我这双鞋花了几百块钱,今天刚穿起来上街,就被你踩了一脚,叫我怎么穿?说着,又发起了第二番攻击:你今天踩了我的鞋,我今天就踩你的鸡蛋。车上的人一听,立即劝说:一袋鸡蛋虽在你的眼里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鸡蛋是这位妇女的生活费。可是中年妇女不听。农家妇女也急了:给你擦擦不行吗?可那中年女子蛮不讲理地说:我就踩!说完就把鸡蛋当众脚了一下,可想而知,她的脚,这也算是个报应吧!
如今,我明白了,这些人也不过是绣花枕头,草包一个
指导老师:施爱萍
今天是拉丁舞比赛的日子,为了这次比赛,我们苦练了很长时间。今天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我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早上八点钟,我们到达了体育馆,进行彩排。只见体育场门口人山人海,各个代表队穿着各具特色的服装鱼贯而入。简单的彩排之后,我们就各自回家准备下午的正式比赛了。
中午,妈妈给我化了个淡妆。中午1点,我们又匆忙赶回了体育馆。这回,我们看到的场面就更加热闹了。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的选手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赛前准备。我们的领队老师和教练也带着我们在场内又练了两遍。
两点钟比赛正式开始。不同的代表队的表演都非常精彩,个个武艺精湛、风格迥异、千姿百态、令人赏心悦目。我们的节目排在第27个,组委会不知什么原因把我们的集体舞调到了最后。所以等到5点多才轮到我们上场。赛前,由于太累了,我发烧了,浑身无力,妈妈担心我,让我别跳了,但我说:没事的,我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影响了大家。我们成功地进行了表演,得到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这次比赛虽然我累病了,但我心里是甜甜的。
翻开我记忆的相册,许多片段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有的已经模糊不清,可有一件事仍然令我记忆犹新,每每想起都令我后悔不已。
那一天,老师要求把六A卷交上来,组长去收。六A卷?就是大上个星期的那张么?我一边找,一边想着。可是找着找着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六A卷忘记带了!怎么办呀?我明明已经写完了,难道是忘在家里了?如果这样和老师说,老师一定不会相信的!那我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了!正在这时,后面的同学开始催我了:组长,组长,你快点收啊!哦,这就过来!想到我是语文组长,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收完卷子在查数时,我拿出了一张字体与我最像的,改上了我的名字,准备瞒天过海。
可是好景不长,老师在批卷子的时候把我叫了过去,问我说:这是你写的吗?
是呀!不对,不是!老师说道,把你的语文练习册拿来,苏东朗,把你的语文练习册也拿来!老师又叫来孙熙然、陈丽冰等同学你们来看一看,这是谁的字体?是苏东朗的!大家异口同声的说。结果,老师狠狠的批评了我,罚我抄写几篇课文,我也拿着卷子和老师认了错。
这件事令我非常的后悔,我以后一定要改正粗心的坏毛病,更重要的是一定做一个诚实的好学生。
记得每年的清明节,家里的气氛总是有些沉重,小时候不知道为么,现在长大了,渐渐地懂了,原来,清明节这一天,是活着的人向死去的人诉说哀思。听妈妈说,她原来有一个姐姐和弟弟,十几岁的时候,因为生病死了,这对外公外婆的打击非常大。也也难怪每到亲人团聚的日子,他们总是看着照片流眼泪。
今年,爸爸妈妈商量好了,清明节我们一家陪外公外婆踏青,再不能让他们沉浸在痛苦中了。清明节也要快乐地过。
清早,春光明媚,太阳公公笑咪咪的,可爱的小鸟在枝头上叽叽地唱歌。我们一家迎着和煦的春风出发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着外公外婆开心。
哇,公园真热闹啊!人山人海。蓝蓝的天空被五花八门的风筝给遮住了,在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路旁的桃树上开满了粉红的桃花,风一吹,那桃花便像仙女一样,纷纷地落了下来,看着这怡人的景色,外公外婆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他们帮着我拿出风筝也加入了放风筝的队伍。我们使劲地跑,风筝终于飞上了天,越飞越高,好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自由地遨翔。望着风筝,我们都笑了。
回家的时候,我们去了舅舅的坟地。爸爸妈妈告诉舅舅,外公外婆身体很好,我们一家都很好,让他放心。我也告诉舅舅,我的学习也很好,我们家还买了新房子,马上和外公外婆一起搬进去住。默念时,我一不小心说了句祝舅舅和大姨清明节快乐妈妈捏了我一把,偷偷地望了外公外婆一眼。我也吓得直吐舌头。没想到外婆却说,没关系,他们今天看到我们了,还听我们说了这么多的话,一定很高兴很快乐吧
是啊,为什么不能说呢?不管是死去的人还是活着的人,我们都要快乐!清明节也要快乐!
春之将尽,拂脸的风少了初春的料峭,又还未掺入夏的闷燥,此等良时,怎能不邀上三五好友,相携逐春?
褒禅山,又名华山,同行之中有位熟悉华山的好友充当向导为我们介绍了褒禅一名的由来。身处檀香萦绕的禅院旁,听着低沉而又细密的诵经之声,浸润在慧褒大师所遗留下的那份安详中,不禁对接下来的游程充满了期待。
华山有一华山洞颇负盛名,人们因其位于华山之阳,故又称其为华阳洞。
短时间的攀行后,华阳洞已隐约可见。只见路旁有一伏倒在地的石碑,看上去已有些年份了,碑文漫灭不清,拂去浮尘,依稀可见花山二字,不由得恍然大悟,今人之所以称褒禅山为华山,大概是其本名为花山,而后世之人误传其读音,口口相传之下便有了华山一名。
华山洞分前、后两洞,前洞平坦空旷,有流水从一侧汩汩涌出,景象优美,不少文人骚客于此诗兴大发,却又苦于可题文处已尽是他人墨宝,满腹多情何处可发?故而心中大感苦闷不畅也。
我们此行的目的乃是后洞,未做过多停留便直奔后洞而去。行过五六里,忽而一阵凉意袭来,一扫因跋涉而生出的燥意,这时好友告诉我们,后洞到了。
后洞游人甚少,且至者皆愔愔,便为其平添了一份幽邃宁远,问其深度,人尽摇头称否,乃是好游之人尚且未能达其至深之处也,故可知其险远。
整理行装,纵列而入,就着跃动的火光,赏读前人的游历感言,倾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入之愈深,洞壁之上墨迹愈少,而景象愈发诡奇瑰丽,憾至心底。就在我等应接不暇之时,那位充当向导的友人揉着酸痛的双腿说:出去吗?出去吧!不然火把就要灭了,灭了就危险了。虽留恋不舍,但一行人也就就此原路返回。直至洞口,发现火把还可以燃很久,且精力体力也还充足,于是便对洞内更深处的未知奇景生出了无尽想象与憧憬,同出之人皆大呼遗憾,转身责备那位友人,我在一旁亦后悔随之而出而不能看见更撼人心魄的美景,不得收获更奇趣完满的旅程。
想到这里,又想到古人无论是远观天地山川,还是近看鸟兽虫鱼,哪怕是一枝一叶、一花一芽皆能让其有所收获,悟出世故人生哲理,究其原因乃是其思维之广之深是现今许多人所不具备的。不是今人之不可为,而是心浮气躁不愿为之。
回顾方才所观之景,如前洞那般平坦且易行至的地方则游人如织,但凡地势高峭不平且难以攀至之处则罕有人至。可这世间非同寻常且震撼人心的奇伟之景又多现于险远之地,故只有拥有难以动摇的意志与远大志向的人才能一览其风光。
志、力、外物与向导,缺一不可,此为成功之要素,缺其一将不能至也。人力大小有别,志远有差,若除志外,其三完备,而未能成者,自悔不已的同时也惹他人嘲笑;若尽其力与志却未能至者,问心无愧且孰敢讥之乎?这乃是我这一程最大的收获了。
返程中,立于碑前良久,指腹缓缓摩过因岁月流驶而字迹难辨的碑面,忽而想到那些古书不也是这样吗?石碑尚且如此,那么那些轻而巧制的书卷不知将会有多少湮没在漫漫长河里,那其中蕴含着的古人的智慧将何去何存?就算是侥幸因人的记忆而流传下来,可又有多少如同华山般的舛误无人究其原本,谨而慎用之呢?这难道不是治学之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吗?思之至此,如感椎心之痛。
同游者四人:卢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柒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文章来源://m.386h.com/shiyongfanwen/2457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