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范文网

导航栏

×
小学生范文 > 实用范文 > 导航

高中教案详案模板范文

高中教案详案模板范文(精选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教案详案模板范文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复述自定义动画的基本操作步骤,并能正确的调整多个自定义动画的播放顺序,保证和谐性。

2.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并且在制作多媒体作品中养成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制作“革命先驱-孙中山”感悟革命的奉献精神,并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步骤。

【难点】正确的调整多个自定义动画的播放顺序,保证和谐性。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在演示文稿中添加文字和图片,设置幻灯片背景,同学们也自己制作出了几张幻灯片,但是这种幻灯片是静态的,不够生动丰富,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让幻灯片动起来。首先,我们先看两张使用PowerPoint制作的“革命先驱-孙中山”。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2张圣诞贺卡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为什么?学生答:我比较喜欢第2个PowerPoint作品,因为它添加了动画效果,很生动,也很有趣。

教师:因为第2个作品中使用了PowerPoint软件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动画效果,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下如何在PowerPoint中设置自定义动画。

(二)新知探究

教师先介绍本节课的整体任务,为“革命先驱-孙中山”添加自定义动画。

任务一:制作封面文字滚动效果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为“革命先驱-孙中山”选取好了文本信息和图片信息,接下来我们就要完成他们的动画部分,大家先自学课本,看一看文字动画的动画效果是怎么设置的?”学生自学课本,回答先点击“幻灯片放映”菜单,然后选择“自定义动画”,最后选择动画文字设置动画效果。

教师:“好了,大家都会操作了,现在为你们的幻灯片中的文字设置一种你喜欢的动画效果。但是要注意,总共有几种动画效果?每种动画效果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为幻灯片设置文字动画效果,并汇报四种动画类型的特点,最后老师总结。

任务二:设置图片动画及声音效果

教师:“大家很快把文字的动画效果设置完成,现在设置图片及其他对象的自定义动画。但是在设置中要添加声音效果。”学生设置图片的自定义动画并浏览作品。

老师:“看来设置普通的动画对大家来说并没有什么复杂度,但是有的同学的动画播放顺序并不对,有的同学的动画如果能自动连续播放就更完美了。现在同学们2个人为一个小组,共同探究如何调整播放顺序和自动播放。”学生互助学习,教师巡视点拨。

任务三:其他版面设置动画效果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后,让学生继续为其他的版面设置动画效果,强化练习。提示学生在制作多媒体作品中注意个性化的体现和整体效果的和谐。

(三)展示评价

学生先小组内推荐优秀作品,然后教师联机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学生先自我评价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创作多媒体作品的心得,然后学生之间互评,最后教师总结。

(四)小结作业

1.老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一起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请学生大胆尝试个性化的自定义动画。

四、板书设计

高中教案详案模板范文 篇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 与 、 、 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空间”, 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思考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简单应用、重现探索过程、练习巩固。让学生参与探索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

3.预期效果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证明过程,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诱导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3.问题:由 ,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吗?引如新课.

设计意图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自信的鼓励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简单易做的题加强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数据问题的出现,让学生既有好像会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发掘潜力期待寻找机会证明我能行,从而思考解决的办法.

(二)新知探究

1. 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与2100角的终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和210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3.Sin2100与sin300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由特殊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容易了解,实现教学过程的平淡过度,为同学们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问题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与 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和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设计意图

首先应用单位圆,并以对称为载体,用联系的观点,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数形结合,问题的设计提问从特殊到一般,从线对称到点对称到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逐步上升,一气呵成诱导公式二.同时也为学生将要自主发现、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范作用,下面练习设计为了熟悉公式一,让学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敢于挑战,敢于前进

(四)练习

利用诱导公式(二),口答下列三角函数值.

(1). ;(2). ;(3). .

喜悦之后让我们重新启航,接受新的挑战,引入新的问题.

(五)问题变形

由sin3000= -sin600 出发,用三角的定义引导学生求出 sin(-3000),Sin150 0值,让学生联想若已知sin3000= -sin600 ,能否求出sin(-3000),Sin150 0)的值. 学生自主探究

高中教案详案模板范文 篇3

教学目标:

1. 设备管理的作用

2. 桌面背景的设置

3. 添加、删除程序

教学重点:

掌握桌面背景设置的方面、设备管理的应用、添加/删除程序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桌面背景设置的方面、设备管理的应用、添加/删除程序的作用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多媒体网络教室

2.精讲多练 难点分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所有同学均登录网络教室。

二、出示目标

1.设备管理的作用

2.桌面背景的设置

3.添加、删除程序

三、达到教学

1.导入

资源管理器除了可以用于管理文件系统即软件资源外,还能用于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当我们为计算机配置了硬件设备后,为了使设备能正常工作,系统还需要我们完成对设备的设置工作。资源管理器中的控制面板是一个有力的工具。通过它,可以改变屏幕颜色、安装新的软件和硬件、更改网络设置等。

2.新授

1)设备管理

计算机的配置可通过“控制面板”中的“系统”选项。双击“控制面板”中的“系统”图标,弹出如图所示的窗口,“系统属性”由“常规”、“设备管理器”、“硬件配置文件”和“性能”四个标签组成。

“常规”标签中,标识了计算机所用的操作系统以及CPU的型号、内存的大小。“设备管理器”标签中,标识了计算机所安装的所有硬件设备,如调制解调器、声卡、显卡等。

“设备管理器”中的硬件设备配置是可以被我们任意删除或修改的,但应注意的是,对于设备表中的设备不能随意的删除或修改,否则可能会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

2)添加、删除程序

在Windows系统中,当我们不再需要使用某个软件时,往往会想到删除它。如果直接在资源管理器中删除相应的文件或文件夹,有时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作。因此,对于软件的删除,需要通过系统的“添加/删除”按钮,系统将自动删除选中的软件。

3)桌面背景设置(略)

四、小结:

1. 设备管理的作用

2. 添加、删除程序的功能及作用

高中教案详案模板范文 篇4

一、概述

教材内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 教材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及通项公式解决一般问题 教材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目标

1)

2) 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

2.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例归纳概念

2)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学会归纳假设

3)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

2)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3)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三、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1、 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能力较强。并掌握了函数及个别特殊函数的性质及图像,如指数函数。之前也刚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联系以前所学的进行引导教学。

2)对归纳假设较弱,应加强这方面教学

2、学习需要分析:

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课前复习

1)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向公式

2)复习指数函数及其图像和性质

2.情景导入

高中教案详案模板范文 篇5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制作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能够运用该过程制作演示文稿。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出制作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提升总结归纳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制作演示文稿的乐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

【难点】熟练运用制作演示文稿的过程和审美情趣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大屏幕上分别展示播放两组幻灯片,一组是精美的幻灯片,而另一组是只有整体结构的幻灯片,提问学生两组幻灯片给人的直观感受有什么差异。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很容易说出第一组幻灯片给人视觉带来美的感受,而只有整体结构的一组幻灯片显得单调简陋。教师提问学生是否也想制作出一套精美的幻灯片。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制作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

(二)新课讲授

1.编写大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第一组幻灯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幻灯片并提问学生,在建立整体结构后还需要确定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还需拟定二级标题。

此时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如何在“大纲视图”下拟定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演示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做好记录。教师演示完引导学生根据刚才观看教师的示范操作,自主完成操作,并确定主题。鼓励学生总结出编写大纲的步骤:【根据演示文稿的主题,确定演示文稿的结构,在PowerPoint的“大纲视图”模式下拟定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教师可以评价学生,观察得很认真,操作得很正确,总结得很细致。

2.搜集与加工素材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在多媒体中呈现的成品幻灯片,向学生提出问题:展示的幻灯片中都有哪些素材?预设学生观察到。【有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师提示学生根据刚才确定好的幻灯片主题去搜集素材,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搜索,搜集完后进行加工,变成可使用的素材插入到自己的幻灯片中,6分钟时间,同桌二人一组相互讨论、配合完成素材的搜集与加工。教师巡视为学生进行指导,给出合理建议,保证素材选取合理。

3.制作幻灯片

教师组织学生以信息技术学习小组为单位,6分钟的时间,制作幻灯片,小组之间要相互讨论,互相配合完成。引导学生插入二级标题对应的幻灯片,并且将准备好的素材添加到幻灯片中,编辑与修饰幻灯片。提醒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幻灯片的背景颜色要与正文搭配合理,正文的字体、字号要得体,使浏览者容易识别。

4.完善作品

在学生制作完幻灯片后,请每组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幻灯片。对发现制作的幻灯片没有动画效果,引导学生可以设置图文的动画效果、幻灯片的切换效果、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等进行完善和优化。教师走下台逐个小组进行指导,保证同学们都能制作出自己的独特作品,期间提示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完成作品。

(三)巩固提高

教师提示学生,根据刚才各小组展示的作品,分析、借鉴其他小组同学的优点,如布局、素材搭配等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幻灯片。完成后选取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作品。展示后,师生进行评价。教师鼓励其他同学要敢于上台展示,可以评价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动手能力很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念。

(四)小结作业

小结:老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一起简单总结制作演示文档的一般过程。

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定主题,设计一套演示文稿。

高中教案详案模板范文 篇6

一.教材分析。

(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

( 5),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

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不仅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 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与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 2)教学对象: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从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

四.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中q与1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这个观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

获得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自觉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论证后得到一般性结论,形成完整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得理论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一句话: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

六.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时间设定:3分钟)

[利用投影展示]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

[设计这个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与重点]

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

文章来源:http://m.386h.com/shiyongfanwen/7732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