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体常用的句式
2025-08-21 实用文体常用的句式实用文体常用的句式5篇。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写好教案至关重要,因为教案是备课和课堂教学的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算优秀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用文体常用句式,欢迎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实用文体常用的句式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感情这根线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2、科学地指导学生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4、积累文中的名句。掌握“修、期、致、临、次,一”等词的多义性。
【学法建议】
1、采用师生互动,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
A、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B、第一段本文语言精练、朴素、优美,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味语言特色上,由语言美去体悟自然美,体会作者乐山乐水的心情。要多读,读到情随声出。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王羲之(321-379)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资料链接
(1)文章背景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
(2)文化知识:
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等一起谈论志向时,当问到曾皙时,他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民生和乐大得孔子赞赏。(《论语先进》)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幡然悔悟。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又因为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是一个吉祥美好的日子!
(3)文体知识
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
◈ 实用文体常用的句式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兰亭集序》,让学生了解书法作为艺术的基本特点。
2、 体悟王羲之对人生喜悦与哀伤的相关论述;
3、 理解王羲之对生命的觉解,留下生命的痕迹。
二、教学难点
1、作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所蕴含的书法美学;
2、《兰亭集序》中流溢的魏晋哲学思想。
三、教材分析:
《兰亭集序》位于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课。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阅读这类文章,既要欣赏文本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品味作者书法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作者王羲之,作为大书法家,他在文本的书写中寄寓自己对生命的观照和理解,这是“书法的兰亭”。
王羲之在表达生命的欢悦时,用了非常优美而雅驯的文辞来描绘历史中的那一个春天的美景,这是“文学的兰亭”。
同时,王羲之作为东晋之人,必然要带上那个时代的印记——对生命短暂与生命无常的深刻喟叹,这是如雾一般笼罩整个魏晋时代的生命思想,王羲之也不例外,这是“哲学的兰亭”。
四、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来接受这一篇课文,还是非常好的,他们已经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对较为深刻的文本有了一定的接受基础。同时,他们对新鲜的文本,对脍炙人口的文本保持着较为持久的期待,这样的心理易于学生的接受。
五、教学方法和工具:
讲读,讨论,评析
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实录:
课时一:书法的兰亭
一、背景导入——书坛“教父”
王羲之是第一个把写字当做艺术追求的唯美的书者,他“增删旧制,独创新体”,代表书法艺术的觉醒,备受后人推崇。他众体兼善。唐太宗在《王羲之传序》中评其书法曰“尽善尽美”。王羲之在当时就“生华四宇,价倾五都”,《集王圣教》被誉为“千古书学之祖”,黄山谷说他“无一字不可人意”,这位“书圣”简直可算书坛“教父”。他在千年书法史上留下了一座巨大的丰碑,后代书家甚至无人从他设立的范式中走出。《兰亭集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后代书人无不服膺。
二、书法的兰亭
书法作为艺术——《兰亭集序》的书法赏析
书法不是写字。书法是追求美的,写字是实用的。然而是否“美”即是书法呢?印刷体还有一些人的字也很美,很干净,平正,舒服,但不见性格性情,也不是“书法”。
书法要“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多媒体展示书论1),要写出字的生命感。
“种种笔法,如人坐卧,行立,奔趋,揖让,歌舞,擘踊,醉狂,颠伏,各尽意态,方为有得。”(多媒体展示书论2)
展示《兰亭集序》冯承素摹本图片,让学生感受、品评、欣赏书法中的生命气息,并尝试用一两个字概括。
明确:姿媚、俊朗
(二)书法是抒情的
“书者,抒也,散也,散怀抱也”,“文则数字成其言,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讨论2: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怎样借书法抒情的?书法中能否看到王羲之的情绪波动?
展示《兰亭集序》冯承素摹本图片,学生欣赏、讨论、发言
结论:前面和后面看得见情绪的波动,涂抹的草迹流露出喜与忧。这些书写的痕迹与文脉是贯通的,我们即使不读文章,只读一读帖,就能知道那个惠风和畅的上午王羲之的心情变化:前段字迹隽秀工稳,行距较大,舒展开朗,写的是兰亭雅集盛况,可见书写此段时作者心情愉悦,随之行距渐仄,行笔加快,字亦稍粗放,笔误涂抹之处增多,体现了作者由乐而忧由忧而悲的微妙情绪变化。高妙的书法家会以笔写心,以微妙的笔触表达心迹,拙劣的书法家每幅字都是一样的,看不到书写时的心境。
(三)书法是表现个性的
“书,如也,如其字,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多媒体展示)
讨论3:从《兰亭集序》可以知道王羲之是个什么样的人?
找三个性格迥异的同学板书,并分析其自己与性格的关系
举例:
放荡不羁的人——龙飞凤舞,气势不凡
谨小慎微的人——毕恭毕敬,刻板
坚强倔强的人——刚劲有力
从《兰亭集序》课件王羲之性情如何?
散淡、儒雅
三、教学生临写《兰亭集序》中行书笔法——以“永字八画”为例。
课时二:文学的兰亭,哲学的兰亭
一、文学的兰亭
段一、段二:以人为本的诗意生活
让学生阅读课本,寻找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明确:
良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美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赏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乐事——会于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反观现代人的生活:紧张,竞争,恐惧。空气是污浊的,环境是污染,工作高强度,居住拥挤。人生活的目的是什么?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多地方与人的生存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总结:一二两段触景生情,眼前美景,信可乐也。
二:哲学的兰亭
- 小学范文网优质手册:
- 实用文体常用的句式 | 实用文体写作讲究句型的运用 | 实用文体的语言要求和写作规范 | 党员思想汇报5篇 | 实用文体范文 | 实用文体范文
段三、段四:缘情析理
让学生阅读第三段并思考——人生是否都由快乐构成?人生是由什么构成的?
人生之乐:欣于所遇—(爱情、金钱、权势、名誉)
暂得于己(一时的快乐)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得意忘形)
人生之忧:情随事迁,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总结:人生难免为“欣于所遇”的乐和“情随事迁”的'忧所左右,忽有忽乐,或忧或乐,直到死亡的来到——终期于尽,而这死是否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呢?答案是不能确定因为修短随化。
分析到这里,我们感到岂不痛哉,文章到此洋溢着生命的无奈,死亡的悲哀,人在死亡面前,能作些什么呢?——无能为力?
2、分析段四:留下生命的痕迹
生命的无奈,死亡的悲哀是从古到今一贯存在的。
昔人(兴感之文)
王羲之(临文嗟悼) 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有感于斯文)
在真实的死亡面前,战国时期的庄子已有觉解:生是痛苦,而死是一种解脱,复归大道,浮生若梦。死就是从梦中醒来。庄子竭力消除死亡的痛苦和人对死亡的畏惧。甚至以死之美好否定生之痛苦,否定现实世界的真实。这是一种被动的无力的受虐似的对死亡的接受,其实简介的否定了人生的价值和人的尊严。
那么,人在死亡面前是否真的无能为力呢?
古人云人生之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都留下生命的痕迹。
王羲之反对庄子式的自我欺骗的觉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又说:“死生亦大”。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生就是生,死就是死,并不存在更美好的死后世界。人要抓住现实的唯一的生的世界,在这唯一的世界上留下自己生命的痕迹。“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下姓名,留下诗歌,留下这次盛大欢会的生命记录,使”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要通过书法、诗歌留下自己生命的痕迹,在积极的人生态度中寻求不朽。传说他苦练书法,长期洗砚,以至池水尽黑。羲之墨池的故事正是他追求生命辉煌的明证,“羲之之书晚乃善”,至暮年他才登上人生不朽的顶峰。
结语:
孔子说:我死了,但我的道要传下去。
王羲之说:我死了,但我的书法要传下去。
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我们都死了,我们的什么可以传下去呢?
◈ 实用文体常用的句式
回顾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有成绩也有不足,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在各方面取得更大进步。时光匆匆,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上
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学生,关心、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尊重、信任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鼓励他们积极前进,对学生一视同仁。热爱学校,关心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与家长、社会紧密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正直,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严于律己,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教育影响学生。这种影响体现在德智体美劳诸育的过程之中,体现在自己全部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治学精神、生活作风、待人接物的整个人格之中。
二、在知识结构上
具有比较精深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的理论知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深刻地指出: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不学无术。知识是师生交流思想感情,探讨真理的桥梁,知识的传授是教师塑造人才的主要手段。在我的学生时代,当我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时,我就很注意构建自己最佳的知识结构。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广泛摄取各方面的知识,并努力做到专与博的有机结合。在大学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以及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体系,透彻理解教学大纲、教科书的内涵,而且时刻注意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正因为掌握了知识的内在规律,我在课堂上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驾驭自如。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永远像海绵一样从各方面吸取知识,成为掌握现代知识的新时代的老师,并以自己的顽强学习的精神给学生以生动的.教育影响。
三、在能力结构上
我比较注重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具有开拓创新能力,新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教育需要培养创新型学生,作为教师,善于从实践中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观念,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面对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书籍报刊电视广播以及计算机网络,发现、确认新信息,提高自己选择、摘要、简化、分析、分类、处理、保存、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语言表达用语准确,情感丰富,逻辑严谨,板书精当。教育组织能力强,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创设最佳教育环境,有效地控制、组织集体活动,完成既定的教育任务。
教育是人类最光辉的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永远充满魅力和挑战,永远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努力。作为教师,对于我的过去,我将永远记住并不断的总结;对于我的未来,我将不懈地攀登和向前,用我全部的汗水、精力、心血和生命去浇灌教育这永远鲜艳的花朵。
◈ 实用文体常用的句式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动态的以及多种因素间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信息都会不间断地并且不经意地传递给教师和同学,这些来自与学生的信息,有些是教师事先在备课中预料到,但更多的可能是教师无法预设的.,关键是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些来自于学生的信息,及时作出决策来灵活展开教学活动。
案例:爸爸是哪一天回家的?
在四年级有关“平均数”教学一课中,教师在巩固练习中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爸爸出差,5天么没回家,这5天的日期数相加的和是90,爸爸回家这天是几号?”
生:用90÷5=18,18应该是5天里中间的一天,5天出差的日期应该是16、17、18、19、20号,所以爸爸回家这天应该是21号。
◈ 实用文体常用的句式
当读这本书的时候,让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我深深的被书中通透教师心灵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启迪所震撼。作者用自己的阅历和思想带领我们进入教学工作最深奥的领域,并以他足以永远改变我们的洞察力和勇气给我们以心灵的启迪,整合了严谨与典雅、热情与精确、智慧与人性、热爱与勇气、以关注教师心灵为基础,从智力、情感和精神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如沐春风,如有醍醐灌顶之感。
面对教师以及教育,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里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很多观点都给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读,去体会。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而当分离产生后,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惧,教师只能在面具后隐藏,与内心隔离、与学生隔离、与学科隔离、与同伴隔离……此刻,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离”。所以,帕尔默呼唤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恐惧,积极重建联系,在“共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
只有克服恐惧,继而努力寻找改变的源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的拼搏、努力、奋斗、终于,一定会有小小的收获……我惊叹作者从自己做教师的角度出发,将他几十年教学生涯中获得的心得通过许多真实的.教学故事,生动地为我们一一展现。身为教师的我也进行了一次认识自我的心灵旅程。而且读到一些地方,我心中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些共鸣:“教师的内心有一个警卫,守护着自己的个性,把有损我们自身完整的任何东西拒之门外,把有益于我们自身完整的一切东西拥入怀中”,“教师需要找到各种可能的方式来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并认真的接受内心的指引,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 。
成功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不是一定要当什么“家”、什么“长”才算成功。内在的成功是凡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符合自己的性格,满足自己的兴趣,让自己高兴和快乐。以这样的标准看待成功,成功才有意义,也容易获得成功,包括实现外在的成功。深刻的认识我们自己,知道我们自己所需要的,认识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心灵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不断地向前迈进,这样才是我们的根本所在,才能让我们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如同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所以,只有我们自身的心灵强大,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才能到达更广阔的天地。
- 我们精彩推荐实用文体常用的句式专题,静候访问专题:实用文体常用的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