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范文网

导航栏

×
小学生范文 > 读后感 > 导航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集锦3篇)。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集锦3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篇1)

记得小时候某个午后坐在家门口,坐在板凳上靠着家里的木门,一个奇怪的念头冒出来:会不会,就在我的脚底下的地球的另一端,有一个小姑娘也在跟我冒着同样的想法,也在好奇通过地心直达地球另一端,是不是也有一个小姑娘存在并且正跟她有一样的疑问。这样,我仿佛陷在在自己的思维里出不来了:我,另外一个小姑娘互为依存。

最多十岁吧,应该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那时,如果能有人听听我的疑问就好了。因为当我明白我不可能知道答案时,有一种痛苦冒出来那种痛苦和经历无关,和眼前生活无关,和学校无关,和爸妈应该也无关。

尽管这样,我相信,她有可能存在,世界那么大。

不可能知道世界有多大,学校就是我去过最远的地方。但是仍然相信一种可能性,一种眼前生活之外的可能性。

前段时间,读《安妮日记》,我认识了这样一个小姑娘。

安妮是一个犹太小姑娘,出生在德国,因为德国的反犹情绪,全家搬往荷兰。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攻下荷兰,也因此殃及在荷兰居住的犹太人,包括安妮一家。为躲避残害,安妮家和另外一家犹太人躲身于父亲工作的工厂的阁楼上。日常生活供给全靠别人运送。在藏身两年一个月之后,因为别人告密被发现,而带往集中营。

虽然是避难,并且有着生命的危险,两家人在这里也要面对日常生活的一切。13岁的安妮,家里最小的孩子,在藏身期间,开始和父亲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做朋友--一个日记本。她把在后屋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都是些生活琐事。看她所记录的每一天的生活,仿佛和正常生活并无不同,只需想象一下也可以知道两家人在一个封闭环境下的吃喝拉撒,以及各种物资的匮乏,行动上的不自由以及时刻担心会被发现,会是怎样的窘迫和艰难。

因为知道故事的结局,从开始看就知道面临什么样的结果,只是在看书的过程中时常被安妮的文字带到她当天的生活里而片刻忘记结束。安妮所记录的母亲对她的不理解,父亲对她的关爱,她对peter的喜爱和担心等等,对生活的理解她超出了那个封闭的阁楼。

于我,每翻一页,都像是在翻去安妮的生命,急性子的我也想要慢下来。1943年,1944年,日子越往后进行,心情越沉重,日记停止的时候我快要窒息。忍不住想象一个鲜活的生命被纳粹发现时的慌张,以及被押往集中营的恐怖和后来所收到的虐待至生命的消失。

即使在那样的生活下,学习也始终是安妮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在那样局限的环境下她也能通过观察周围人的言行而继续生长。而局促的空间没有填补安妮内心的空白,反而使她觉得孤独,她对生命,友情和爱情的理解,都写在日记里。摘安妮的一些话:

“一到爸爸的床上,天大的惊吓也就一扫而光”

“这位迂夫子已经按着手表站在那里,因为我晚了一分钟给他腾出桌子”

“他是善良的典范,坐在他旁边的是后屋的神经过敏者(安妮说她自己)”

“一个人五十四岁了,还是那么死板和小心眼,这是生来如此,永远也改变不了啦”

“做任何事都要受到双倍的惩罚“一是受到训斥。二是我自己感到绝望”

“我想感受到父亲的真爱,不是作为他的孩子,而是作为安妮这么一个人”

“有时,我相信,上帝想要考验我,现在和以后,我要在没有榜样和言语的情况下变成一个好人,好使我以后变得特别坚强”

“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

“我根本无法想象,对我来说世界还会恢复正常”

{“1942年10月9日,我们的许多犹太朋友成群地被带走,用运送牲畜的卡车把他们运送到威斯特伯克集中营,我们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将会被杀害……

“1944年2月3日,我已经到了无所谓生死的临界点,没有我地球照常运转……

“1944年7月15日,这真是一个奇迹,至今我还坚持我的信仰:尽管人们都有这样那样的荒谬和缺陷,但我坚信人们内心的最深处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自百度}

《安妮日记》一度受到怀疑是伪造,荷兰政府专门成立调查委员会。我看着这些就像是自己心里流淌出的文字,对安妮的存在没有一丝怀疑,甚至她不被理解的痛苦,她对别人言行的思考,对很多很多事情的不解以及对人内心美好的坚信,如同自己心里想的一样。不想去追究细节的真实,每仔细想一下,都是命运对她的残忍。

或许是欧洲教育的发达,我羡慕安妮在十几岁时读过我没有读过的书,也哀叹她作为犹太人在特殊时期所遭受的厄运。如果厄运没有降临,她应该成为一名真正的写作者了,而并不是因为记录战争中犹太人的生活而出名。她应该能勇敢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十几岁,我开始念初中,离开家在学校住宿,学校的影响渐渐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家庭。如果我早一点读到安妮,或许会鼓励自己去读课本之外的很多书,或许会更明白怎么看待除学习之外的很多事。

读安妮写的字,仿佛找到了午后门前那个问题的答案,的确有一个那样的姑娘,就在地球的另一端;

放下《安妮日记》,有一种想要让安妮的人生延续的冲动,想让她停止的生命,在我的身体里继续流淌。

我不能接受这样一个生命的停止。所有我们都相信的勇敢,坚强,美好,都要在我身上放大;所有她对人生的理解,鼓励我继续理解下去,而不苑囿于人生一时的痛楚。

不要叫安妮作家,她是那个小姑娘。

十几岁时的我,应该对号她日记中虚拟的好朋友,吉蒂。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篇2)

安妮.弗兰克、一位勇敢的女孩①——读《安妮日记》有感

yd书房xy校区田丰源

上个星期,在约读书房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安妃日记》这本书,从这本日记中,我看到了一个独立坚强、是非分明、有主见有理想的安妮② 。

在日记中,安妮以坦率真诚的笔触,详细地记述了在种族**和二战(“二战”)的大背景下,八个犹太人躲在“秘密小屋”中的生活全景和一段鲜为人知③的故事:暗天无日的藏匿生活,食物以及其他生活用品极度稀缺,数不清的突袭和意外事故,扭曲恶劣的人际关系④,恐惧绝望的日日夜夜,还有难得的片刻欢愉⑤然而她却把这种窒息的“地下生活”,当作“一场浪漫又刺激的冒险之旅”,她勇敢地笑对一切:“看呢,这儿的生活是我人生精彩的开端。

”瞧,安妮在最困难的时刻,还依然紧握希望、紧握梦想⑥:“我要活下去,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她做到了。

安妮的故事给我们启迪和激励。她那种历经磨难而乐观向上的态度,身处绝境却不放弃希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⑦

安妮,你是一个勇敢的女孩,你让我们知道,温暖,美丽,信任,感激,勇气;你让我们知道,空虚、迷惘和自我抛弃只不过是自我破坏;你让我们知道爱和生活。⑧

点评与分析:日记,真正的日记是对生活的记录。虽然所有者可以选择,但不能预设。更多时候,主题需要读者总结。我们看看这个小朋友怎么“有感”的呢?

一、题目①使用了“肩题”的结构形式,新颖。肩问的功能是将文本的一面引向主题。

二、句② 对主人公安妮做了总结,不论准确与否,说话开门见山就好。准确度是理解水平的问题,需要不断提高;计划的顺序是写作的习惯,所以不容易改变。

三、定语③不对,“和”错了——难道“生活”和“故事”是并列、保存的吗?不是同一件事吗?改为“这一段鲜为人知”好不好?

四、句④不好,不准确。虽然“距离产生美”人在经常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状态之下容易暴露缺点,但是能够在一起生活近两年的时间,其实已经是很和谐了。“扭曲”但不“恶劣”,是不是呢?

大家都考虑一下。

五、句⑤句⑥,都没有提到经常不断的学习,还有青春朦胧的情感,实际上,这些一则传达了犹太民族的学习精神,一则彰显了人性的活力,不能忽略。

六、段⑦和段⑧意思有重复,我们以前点评韩念孜《寻找鱼王》读后感的时候批评过这个重复。但是这里我不批评,为什么呢?她没有逃避这个话题。 2.她的最后一段⑧对上一段further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升华,因此应该存在。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篇3)

勇敢乐观成长——读《安妮日记》有感

●范亦心

如果你处在战争的环境,一直隐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密室中,你会有什么感受?1942年7月,13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和其他7人为了躲避纳粹的追捕,开始在密室里生活两年多。

《安妮日记》这本书就是安妮在密室中真情实感的流露。

在与世隔绝的密室中,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不能打开窗户,还要提心吊胆提防轰炸。安妮没有屈服于命运,写日记,从不绝望,从不放弃。1944年8月4日,安妮夫妇和他们的朋友因为一个告密被抓进集中营。只有安妮的父亲活了下来。

我真不敢相信安妮在这样一个混乱的环境中写了这么多优秀的日记。 “只要我还活着,能看见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无论如何我也要坚持下去,克服我的苦闷,给自己找出一条路来!

”你能相信这些话语出自一个13岁孩子之手吗?这些话鼓舞人心,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安妮的勇气和乐观!

而我呢?妈妈去上班,爸爸有事要做,让我一个人在家。我把房间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了,怕有人跳出来抓住我。

还有弹琴。那首复杂的练习曲我怎么也弹不好,这里没弹正确,那里节拍没对上……我又气又急,火一下子冒了上来。“费脑细胞的事,我再也不干了!

”我重重地拍打琴键发狠地说。钢琴发出很多吱吱的声音。缺乏勇气和乐观是安妮和我最大的不同!

“希望已经在我们的心中复活了,这希望给了我新的勇气,使我再一次坚强起来!”安妮的身上,具备了许多我们身上缺少的东西。她从多个角度谈论战争、和平与人性。

她的幸福,期望,愤怒,孤独,沮丧,恐惧和对现实的仇恨以及对未来的向往震惊了我们的心。更重要的是,安妮一直用真善美的眼光审视自己的眼行,不断地批评自己,努力纠正自己是我们的榜样!

一朵娇嫩的小花凋谢了。我们要热爱和平,学会在挫折面前不低头,在黑暗中不屈服,勇敢地坚持下去!

(314300)浙江省海盐实验小学

简评五年级习题六第二卷的中文版,需要写一篇阅读后的感受。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总有某个打动自己的点,抓住那个点,联系实际抒发感想,就是一篇读后感。这篇文章主要抓住《安妮日记》里的几句话带给“我”的心灵触动,写出了“我”从安妮身上学到的勇敢和乐观,符合读后感的写作要求。

相关文章推荐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集锦7篇


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能陶冶情操,更能提升一个人的文化素养,读了作品后,我们可能会对某些情节产生疑惑。读后感必须是在读后的根底上发感想。小学范文网小编搜集了一些相关的内容“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 篇1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奼女,与父母,姐姐过着富裕安宁的糊口。从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证券执政后,对犹太人进行残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过13岁生日,收到了一今日记本,从此与日记做朋友,名为吉蒂。这时候,德国法西斯已侵占了荷兰,对犹太人进行更为残酷的迫害。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楼的房屋里面,成为了他们隐蔽的密室,同样为犹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进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慨!他们在密室里整整糊口了2年。2年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们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来,我感到十分地打动。具体地描写一下,为了躲避德国法西斯的攻击,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严严实实,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帘,挡住光亮。白天,为了不让下面的人发现,只能轻手轻脚的,假如是现在的话,我们应该是很难办到的!

可世界仍是存有一些极少的好心人,他们的食物就是从靠公司几位员工。这些人无私为他们奉献,给予他们食品,书籍,学习!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糊口可不是好过的,在里面的糊口不能看到阳光,不能触摸天然,是极其枯燥,沉闷的和无聊的!这里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良好的老师,没有无穷的快乐,没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战役形势,不停地轰炸使他们烦躁!

安妮总说

纸比人更有耐心,是的!这种说法我也感触感染得到,对人讲一些繁多的事情还不如跟纸对话!天天以日记为发泄,倾诉!她渴想自由,快乐。在这今日记中,可以看出来安妮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糊口的看法。从13岁的黄毛丫头长到成熟的15岁姑娘,再次声明,很有毅力!

中间也有许多的人鼓励安妮,好比说她的姐姐玛戈,还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地打动!建议大家也去看吧你们会感触感染到里面的喜、怒、哀,乐。我接下来要看大仲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阅读痛快!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 篇2

“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寂静的夜晚,读完《安妮日记》的最后一个字,耳边萦绕的是安妮清脆而坚定的声音。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是安妮依然想“活下去”。事实上,她做到了。固然她在15岁的花季被迫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借助她的《安妮日记》,她永远地活着,永远亮丽,如初绽的花。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用生命完成的杰作。1942年6月,德军占领了荷兰,为了逃避盖世太保的搜捕,父亲带着一家人躲进了办公室的密室。密室里的糊口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好说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经常担惊受怕?一切好像都那么黯淡无光。

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里,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悲愤,挣扎?她用生成的好文笔向我们展示了她那段最难忘的糊口。从13岁到16岁,几乎每一篇日记,更多的不是战役带给她的沉重,而是她对待战役的乐观。“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需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

这是多么坚强的安妮,多么乐观的安妮,是坚强和乐观支撑着安妮渡过了艰难的密室糊口,是坚强和乐观成就了《安妮日记》。

是的,“糊口予我以痛,我以微笑吻之。”只有乐观才可以让一个遭遇不幸的人,坚强地活下去,活出别样的出色。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 篇3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乐观是一种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不怕风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能积极地去面对,在看似绝望的处境种找到生的希望。或许,你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或许,你的人生有许多的苦难,但请不要对它失去信心,这都是上天给你的考验,正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经历了考验,才回发现生活的美丽。你给生活投去一个灿烂的微笑,生活也许会回报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安妮日记》,不用我说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由一个名叫安妮的小女孩写的日记。如果只是一本简单的日记,它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本书记录着二战时期,犹太人惨遭诛杀,安妮一家为了保命,在密室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阴冷,幽暗的密室,连空气都令人觉得压抑,在密室的生活中,所有人都承受着无数来自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安妮更是如此,作为一个个性开朗活泼的女孩,关在密室的生活已严重地压抑了她的个性,更辛苦的是,她还要承受承受密室里其他成员的指责,美其名曰教育。所谓指责,大部分也是无中生有的训斥,只是他们无法宣泄心中的不快,就让安妮当他们的心灵垃圾桶。而安妮还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根本没有能力反抗,唯有忍气吞声。试问谁受得了那么多的压抑与指责呢?安妮找到了唯一的倾诉对象,Kitty,一个精美的日记本,从此,每天的生活,不管开心还是痛苦,安妮都会,都只会很Kitty分享内心的喜怒哀乐。

我很惊讶,在外面战争不断,每天提心吊胆的日子里,安妮想着的不是生活有多么的不公平,不是无止境地抱怨生活,而是一心向往着美好安定的生活,满怀希望地等待重见天日的那天。有时候她也会埋怨,也会在日记本中宣泄内心的不快和对某人的不满,但过后她就会反思,会为自己的出言不逊感到羞愧,然后又燃起对生命的希望和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更应该感到羞愧。在当下,我们过着无比安逸的生活,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也没有社会生活中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但是,我们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着生活。与安妮的积极、乐观、上进比起来,真的是觉得羞愧难当。在如此安逸的生活中,我却没有想着如何去改变生活,去提升一下生命的意义,每天过着养老般的生活,虽然乐得轻松,却收获寥寥。这样的生活,是否真有意义?之前看到一条微博说,大学这四年,之所以把两年可以上完的课分成四年来学,就是要让学子们在轻松而又碌碌的生活中把志气打磨,把理想湮灭,让人变得现实,才能够适应现实的社会。为何我们就没有那种积极客观的态度呢?安妮在密室中生活,都能每天学着一些东西,包括文化,包括做人的道理,还有对这个社会的认知。而我们呢?

还生活一个积极乐观的笑脸吧!在困难的日子里,要记得坚强;在安逸的日子里,更不要忘记积极!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 篇4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世上没有理所当然

成长,是女孩蜕变成少女的过程。

《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所记录的,是一名11岁女孩的经历。

她也是所有孩子的代表。

安妮,一个她自认为很失诗意的名字。明明身体瘦小,却带着一股劲儿。这点在安妮身上处处看得到,她既聪颖又勤奋。最受不了别人批评她的头发,曾与里德太太进行了正面交锋。为了不让班里尖子生吉尔巴德得逞,而埋头苦读学习,并一直把吉尔巴德当作自己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正是她这种傻劲儿收获了亲情、友情和其他同学的喜爱。她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每天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精神的想象力。对于她而言,每一天都有新的盼望,新的惊喜,就有新的目标,新的动力。她的那种欢乐,简单而容易满足,每天都有发泄不完的精力,有她在的地方,永远都是非常热闹的,这也使冷清的绿山墙农庄有了活力。

安妮,她是我们的真实生活写照,处处都有我们的影子。这是一本励志书,酸甜苦辣,有哭过也有笑过,正是这种真实感让我情不自禁动起了笔。印象最深的就是《马修被击倒》这篇文章,安妮懂得感恩。不知是作者沉重悲痛的言语,还是气氛的渲染,令我哀泣无声,融入了这悲哀的氛围中。或许是因为马修和马瑞拉兄妹对安妮发自肺腑的疼爱和无私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上天让他们遇见了那么一个好女孩。马修无声的逝去让安妮心痛,为了挽救绿山墙农舍而放弃学业来照顾眼睛几乎失明的马瑞拉。安妮长大了,她变得成熟稳重,红扑扑的脸蛋映着青涩的少女神采。我不为安妮没能上到大学而遗憾,每个人都因她的决定而骄傲。马瑞拉对她的好,她全都记得,马修无声的肯定,她也知道。他们没有给她荣华富贵,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

安妮,就像镜子,照出了我们的样子。

我出生在普通的家庭,并不宽裕,并不贫穷。却以俭为德,以省为荣。因为父母天天工作,没有时间陪我去逛公园,我时常听见朋友们说她的父母带她去哪里哪里玩。因为俭朴,所以那些糕点店、一鸣店里的东西一样都没吃过,我何尝没有抱怨过。因为宗教关系,过节时好不热闹,其他晚上放鞭炮,我们跟平常日子没啥两样。朋友们放学回家都去买小吃,我却要在一旁瞪着眼睛,唾沫往心里咽。终于有一天,我触破了底线,开始抱怨早饭太单调。又是蛋炒饭,天天吃蛋炒饭,你不腻啊。

这些是剩饭,倒了浪费。这样油更浪费呢。我不情愿地盛了半碗,匆匆吃完,上了楼。

吃完了吗?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 篇5

《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包括我在内,我们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悲剧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绝对的和平时期只有不到200年。人类为了征服与反对征服而进行战争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人类生存的本义。

犹太民族的历史注定是悲剧。2000年的颠沛流离,他们被驱逐、被迫害、受尽屈辱、历尽磨难。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恐怖的厄运再次降临到这个民族的头上,他们不分男女老少,统统像羔羊一样被塞进奥斯威辛集中营,看着营中那堆积如山的各色毛发,听着幸存者用颤抖地声音控诉令人发指的罪行,所有良心未泯的心灵都在震颤。纳粹,人性的赤裸裸显现,感觉和动物无异。到处充满死亡的气息,到处是惊恐无助的眼神,到处是绝望的哭喊。为什么连生存也不允许呢?谁规定了在那个时期犹太人就是老鼠,纳粹就是猫呢?

战争永远是一个黑色的主题,二战无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笔,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被成批的杀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们是犹太人”!这中间,许多还是孩子,安妮。弗兰克就是其中一脉细微而柔韧的声音。正如欧思斯特·斯赫纳倍尔所说:“几百万人的声音被压制下去,这个低低的声音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的悄悄话……它比杀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时代的一切声音更响亮。”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 篇6

如果大家读过《安妮日记》就知道:她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在黑暗中挣扎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他人。

《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中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本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来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避难。她收到了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这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笔记录下了她在密室的成长经历。

在我读了《安妮日记》后,我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感受颇深。我深刻的知道:在二战中,法西斯德国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是一条堪比南京大屠杀的恶行。

日记本应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又快乐的“流水账”,而随着死亡的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希特勒发动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我也不期望战争的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 篇7

《安妮日记》是安妮写了自己从十三岁到十五岁时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分析,记录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自己的喜怒哀乐,连她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些日记却震撼了世界的良知,成为了纳粹灭绝人性行为的罪证, 向世界展示了在纳粹的铁蹄下善良的民众所遭受的苦难与残害,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期盼与渴望。

《安妮日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安妮一家为了逃脱纳粹种族毁灭的魔爪,他们藏身到了安妮父亲那家公司楼上的“秘密后屋”。在“秘密后屋”避难的不仅只有安妮一家。他们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相继收留了父亲同事范达恩一家共四个。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安妮一家可真伟大。”在长达二年的避难生活中,他们整天过得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活动在没有阳光,没有自由,没有充足食物的几十平方米的小天地里,时刻担心着被外人发现,被纳粹抓走。到后来,他们不仅食不果腹,衣不敝体,还经常受到盗贼的惊扰,空袭警报的惊吓,以及飞机炸弹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里,“秘密后屋”里原本温良恭俭的人变得敏感自私,你争我吵,而外面,忠厚善良的人也被特殊的环境被逼得去偷去抢,读到这里,我想在纳粹这样的统治下安妮也会变吧!然而结果出乎意料,安妮却没有在纳粹的施压下变得自私敏感,她仍旧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读到这里我为她对生活的态度没有改变而感到高兴。然而由于告密者的告密,秘密后屋”的所有人都被可恶的纳粹抓走,最后除了安妮父亲以外,所有“秘密后屋”成员都悲惨地死在纳粹集中营,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泪眼模糊,悲哀万分。我为安妮这位花季少女的香消玉殒感到可惜,更对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感到愤怒。

看完这本书,我想在当前的和平环境里我们衣食无忧,备受呵护的我们确实应该珍惜这种幸福,并且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强盛,为人类的持久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因为未来的希望在我们身上。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4篇


读后感怎么写才能写得好?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浓浓的兴趣。每一个人刚开始写读后感的时候都是不知所措的,认真阅读原文是王道,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是栏目小编为您准备的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内容。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篇1】

1942年7月,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

刚见到这本书,知道这是二战期间安妮在密室中写的日记时,我很惊讶又有些怀疑,不相信在那种环境下,还会有人静下心来写日记。可当我查阅资料确认这本日记是真的时,我就感动了,为安妮的勇气、为她那一颗不惧的心。

她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做《密室日记》……”“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这便是安妮那强大的内心。

她生活在密室中,仍然有理想,并把他们在密室中艰辛的生活和她通过广播知道的外面纳粹残酷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这些事情,都作为了她日记的材料。那是一种怎样的乐观与淡定啊!

《安妮日记》中所描述的事情早已成了一段历史,但却仍然能给我们带来启迪。那就是:即使遇到了困难,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不要因为困难而乱了脚步。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篇2】

1942年—1944年,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悲惨的一幕。安妮是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安妮日记》是从安妮13岁生日那一天开始写到15岁,后来由于被抓到在德国军营才停笔的。里面主要是写了安妮的爸爸奥托.弗兰克,妈妈艾蒂丝.弗兰克,姐姐玛.弗兰克,凡.丹夫妇,彼得,阿.杜瑟尔医生和安妮一起躲进了安妮爸爸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房屋里面,他们叫做“密室”。他们早上先用木板钉住,然后在用厚窗帘挡光,白天他们不能出一点声音,以免被楼下的德国人发现,因为安妮他们全都是犹太人,德国人抓到犹太人后会把人毒死,闷死,病死和饿死。晚上才是他们的自由时间,不过所有人都要规定时间冲凉和上洗手间。“密室”里没有阳光,没快乐,没有自由,只有伤心和恐惧。安妮在“密室”里唯一的朋友就是日记,她向日记说出了心中的苦闷,讲述了身边的故事,记录了成长中的好奇和期待,同时也控诉了法西斯的战争,还写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让人们知道战争是残酷的,是危险的。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平安和幸福,不要让战争来到我们的身边。

安妮生前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的愿望终能得偿。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篇3】

《安妮日记》里的小主人公安妮·弗兰克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为什么呢?那就跟我来吧!《安妮日记》讲述的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和人在密室里的真实记录。安妮原来是居住德国的法兰克福,由于有外来人侵犯,她的一家就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一本精美的日记本,从这时开始她把日记本当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并且把它取了个名字——吉。也从这时开始,她用她的笔以一个作家的梦想记录下了在密室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写下了关于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种种问题。

他们从1942年7月6日躲进密室,到1944年8月4日,在这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也用日记恢复了原来的镇定。虽然她写的每一篇日记非常简短,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安妮很想恢复自由。

我想:在密室里那么泛味、苦闷,安妮也面对着种种恐惧、不安,可是她怎样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写日记来消除这些呢?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安妮日记》里的日记很简短,但是给人的印象却很深刻,这本书之所以可以选为世界名著,也因为它的真实和朴素,而也是它的真实、朴素,安妮的坚强自信把我给感动了。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篇4】

如果大家读过《安妮日记》就知道:她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在黑暗中挣扎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他人。

《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中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本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来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避难。她收到了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这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笔记录下了她在密室的成长经历。

在我读了《安妮日记》后,我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感受颇深。我深刻的知道:在二战中,法西斯德国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是一条堪比南京大屠杀的恶行。

日记本应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又快乐的“流水账”,而随着死亡的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希特勒发动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我也不期望战争的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精]安妮的日记读后感集锦(10篇)


读后感的本意是想要我们从阅读中寻找感悟,寻找内心的真理,提起作者,大家一定都读过其所写的作品吧。这些人生阅历只有记录下来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小学范文网的编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1】

今日无事,便翻起了《安妮的日记》。一打开书,我便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住了。这本书写的是二战时犹太人受德国法西斯的压迫,过的艰苦生活。这本书内容与题目相符,写的是犹太女孩—13岁的安妮在“秘密小屋”中的真实日记。看完后,我感触很深。

在这样一个艰苦的战争岁月,每一个人都艰难地生活着。先不说犹太人,就连安妮躲藏之国荷兰那儿生活是人们,也都天天月月伴随着战火硝烟与灭顶之灾。这一切的一切,又何况犹太人呢?犹太人虽然生活富裕,可却遭受着抓捕与屠杀。

在荷兰,有多少多少犹太人的生命毁在了希特勒手里。他们的危险随处可及,可想而知。统统都是,又何况一个13岁的犹太女孩。她从小就因为血统和种族的原因而生活在一片危险和歧视中。可是,小安妮却不为此而伤感自卑,从不为此埋怨,而是坚强的面对社会的不公平,顽强的同残忍的法西斯做斗争。她虽然只是一个没有成熟起来的小女孩,却从不害怕与惊惶。从容不迫,使全家人在“秘密小屋”里生活了三年。

联想起我们,都是家中的小公子和小公主。大家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在他们的过分溺爱之下,我们都经不起挫折和磨难。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不是在父母面前,手曾破了皮,头碰一下,就会流出眼泪。连这么一点点挫折都经受不起,如果我们处于战争中,后果将惨不忍睹!

同学们,让我们也坚强起来,也勇敢起来吧!其实,逆境可以使人坚强许多。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2】

安妮的日记200读后感1

这是一本精妙绝伦的书。由一个年轻的。勇于揭露事实的女孩子所写。是我所读过的有关战争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中最明智感人的一本书。

安妮。弗兰克介绍了纳粹期间,即荷兰被德国占领的那两年里,躲在密室中的八个人的各种变化。他们生活在恐惧,与世界隔离以及被监禁中,而这些不仅仅来自于外界可怕的战争环境,也来自于他们自身。这让我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战争造成的巨大邪恶人类的精神的坠落。

同时,安妮在日记中尖锐而清晰地写到了人类根本精神中那些高贵的闪光点。

安妮的日记200读后感2

周日去了一趟图书馆,在书架上发现了安妮日记。对其有兴趣,于是写了一篇读后感。

安妮是犹太人,在她13岁那年,由于纳粹对犹太人的清剿,随着家人开始了躲藏的生活。一开始,由于食物丰富,资源旺盛。安妮对这躲藏生活有点兴奋。

但是,随着德国与英国的战争,食物开始少的可怜。安妮的保护人有的不幸被抓,此时此刻,安妮是多么需要一位倾诉者。于是她与有点自闭的男孩彼得开始聊天,最后,他们开始有了感情。当然,在安妮以前的生活中追求者有许多,但在躲藏生活中只有彼得一位年轻男孩,自然也就有了感情。

安妮日记的真实是它独有的吸引力,它讲述着一位少女的心。最终,安妮没有成功脱险,但她用日记获得了永生。

安妮的日记200读后感3

前段时间,女儿阅读了《安妮日记》。我问她,读后有什么感想,她告诉我故事的大概情节。为了帮助她进一步理解日记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格,近期,我和她共同阅读了这本书。

通过我俩共同阅读,我们了解到,《安妮日记》以日记体的形式真实记载了小作者13岁到15岁两年多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事情真实,情感真切,语言朴实,充分展现了小作者的写作才华和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通过小作者的日记记载,真实记录了二战时期战争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所以它不仅是当代青少年阅读的经典之作,也是学者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这也成就了这本书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和它独有的历史价值。

安妮的日记200读后感4

这本书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被杀害,安妮一家为了挽救生命,在密室里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

寒冷、黑暗的房间,连空气都是压抑的,在这个的房间里,所有的人都承受着无数的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安妮更是如此。

作为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她在密室里的生活严重压抑了她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她必须承受来自密室成员的批评,这就是所谓的教育,所谓的责备,大部分的责备都是无中生有的,只是自己发泄不了心中的不快,从而变成安妮心里的垃圾。

而安妮只是个孩子,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忍气吞声。谁能忍受这么多的压制和批评呢?安妮找到唯一可以倾诉的人,凯蒂,一本美丽的日记。

安妮的日记200读后感5

安妮,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她的生命还是那么的年轻,朝气蓬勃,她希望用自己的善良热情,拥抱世界,而战争却给她带来的是苦难与死亡。

安妮在日记中说过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这就是《安妮日记》。是的,我们不要战争这不仅是安娜的心愿,也是全球每一位孩子稚嫩的一声呼唤。

安妮的日记200读后感6

我很是喜欢安妮日记,更喜欢安妮这一人物。我感觉她就是一个小天才,无心插柳柳成阴!在密室写了两年多的日记独白,最后经过爸爸的帮助下成了一本书!

在她的日记中,我看到的是安妮的坦率,透明,没有装腔作势,没有无病呻吟,完全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于日记朋友——Kitty!或许这就是我喜欢安妮日记,喜欢安妮的理由吧!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安妮伴随着泪水,耐心与欢笑,在自己身上不断耕耘,幸福而真诚地微笑人生!我相信这微笑,即使在贝尔松,即使在她无力抗拒人类的虚妄时,也不曾失去过!有一句话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安妮的日记200读后感7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她可以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

安妮的日记200读后感8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3】

轻轻地合上了书,安妮那活泼的身影还在我脑海,久久挥散不去

《绿山墙的安妮》是出生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著名作家蒙哥马利写的。《绿山墙的安妮》主要讲了一个名叫安妮的女孩的成长故事:安妮是个孤儿,童年的岁月充满坎坷,但她对生活充满幻想,即使苦难再多也不能磨灭她那无比丰富的想象力。来到绿山墙农舍后,她以独特的生命活力赢得了周围人对她的喜爱。

安妮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长得也不算漂亮:脸又瘦又小,长满雀斑,大大的嘴巴,还有一头连她自己都不喜欢的红头发。可是,她依旧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幻想,用自己青春蓬勃的感染力赢得了马瑞拉的喜爱,最终留在了绿山墙。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最打动我:戴安娜的妹妹明妮?梅在一个夜晚发了高烧,她们的父母又去了外地,戴安娜只好去找安妮,最后,安妮帮明妮?梅控制了病情,明妮?梅的病得到很好的救助。我想:戴安娜的母亲巴里太太对安妮的态度很恶劣,安妮却不计前嫌,愿意帮助明妮?梅,真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孩。

我想:作者应该是以安妮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胸怀梦想,不懈努力,生活就会丰富多彩,生命就会美丽多姿。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4】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我读过许多书,但是要说真的改变我的看法的却是《绿山墙的安妮》。也是它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刻苦勤奋,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友谊,另外我们还要多帮助家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家人一起分担一些能做的事情。

一个夏天,绿山墙的那个村庄里住着马修、马瑞拉和一些村民,马修和玛瑞拉是兄妹,马修因为上了年纪,手脚不像以前那么敏捷了,他的心脏病也给他带来不少麻烦,所以马修决定从孤儿院领养一个大约十周岁的小男孩,帮他做些农活,可是却出了点差错,领回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安妮*谢莉。领回安妮后妹妹玛瑞拉想把安妮送回去,可是安妮那张喋喋不休的嘴还是让玛瑞拉把她留了下来。小时候的安妮天真热情,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象。在她的想象中,顽皮的小溪在冰雪覆盖下欢笑,如果玫瑰会说话,一定会给她讲很多有趣的故事,她还把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想象成两个知心的朋友,向它们诉说心事,安妮每天都帮玛瑞拉干些针线活,玛瑞拉还让安妮上了学,在那里安妮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她最好的朋友是黛安娜,每次都和她在恋人小径、柳池、紫罗兰溪谷、白桦道玩耍,日子就这样在酸甜苦辣中一天天过去了,安妮已经快20岁了,她考上了一所好大学,可不幸的是,马修在安妮上完大学的一个暑假间因心脏病去世了,玛瑞拉老了,她的眼睛快看不见了,安妮为了照顾她,也为了回报马瑞拉和马修对她的爱,安妮放弃了上大学,留在家乡里做了一名老师,安妮变成了绿山墙的主人。

读完《绿山墙的安妮》我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做人要有信心和理想,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就怕我们不做,只要用心做,不管结果怎样,只要努力就不后悔,只要坚持就能成功!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位成功的人。

我们也要学习安妮那种知恩图报的精神,以后回报社会,为祖国作出贡献。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5】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6】

安妮,一个渴望自由,热爱和平的女孩;希特勒,德国纳粹党头目、独裁者、法西斯主义者。安妮与希特勒简直是光明与邪恶的代名词……最近,我看了《安妮日记》,我来给你们讲讲我的感触。

安妮·弗兰克是个正处花季的犹太少女,本来生活得富裕安宁。从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执政后,对犹太人进行迫害,他们被逼无奈,躲进了爸爸公司的“密室”中。密室各个窗户被钉上了木板或盖上了厚厚的所谓的窗帘,密不透风,只能清晨谨慎地拉开窗帘,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安妮一家共4人,加上范丹先生一家3人,还有牙医杜塞尔1人,共8人,挤在一间不算太小的“住房”里。对此,我深有感触!他们每天挤在小桌上吃饭!是有多么难受;书桌有限,每天,一人在桌子上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的饭菜总是老和尚念经——千[篇1]律;每天下午只能乏味的看着无趣的书籍;只能到准时的时间——六点半,才能播放收音机中的英国电台,记住!只能是英国电台!

现代社会几乎没有“好心人”,但他们那总是有几个“不畏风雨”的好心人,坚持给他们送食物、生活用品、电器、书籍等……

他们生活和在家里完全不同。在家,他们可以放肆玩耍,大声说话;而在“藏匿”生活中,走路只能轻手轻脚,说话只能像讲悄悄话一样,不能大喊大叫。

安妮说过一句话:“纸比人有耐心”,我认为是对的,一切不能向人類诉苦的话,全都能向纸倾吐出来。她还有个愿望:“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继续活着。”她的愿望实现了,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同她的作品一起长存不朽。

安妮!多么坚强的女孩!她梦想成为作家,她实现了!在战乱的环境下,给后人留下了一本不朽杰作。这种难度远超普通作家……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7】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臧克家的诗句,也是我读完《安妮日记》的第一反应。安妮在密室中的两年日记让人看到了完整的安妮的形象――活泼,开朗,乐观,积极,聪明,好强,她的小心思,她的青春期困惑,她的理想,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跃然纸上,毫无保留,以此改编成剧本也是很容易塑造人物形象的。她死了,但她一直活在我们心中。这就是记日记的好处,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古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我始终觉得“立言”应放首位,胜过另两者。普通人很难立大功立大德而被世人记住,从而永垂不朽,但普通人可以立言,哪怕是一句诗,一句话,一篇文,却能流传万世。安妮是个普普通通的一个犹太女孩,但因为她的日记,她的名字被世人铭记,她的形象被后人缅怀;卡夫卡,一个普普通通的保险推销员,却因为他的小说不小心被朋友保存下来,从而卡夫卡这个名字绽放出无限光芒;杜甫,官职低微,四处漂泊,寄人篱下,但因为那些伟大的诗,成就了他的伟大,诗圣美名流芳百世。当然,很多人是以功德留名,但想想如若安妮没能留下日记,她那xx短短生命就如其他遇害的六百万犹太人一样似蝼蚁似草芥,再生动再挣扎的生命也只是人们眼中的一个数字,一个600万分之一的分数。而因为她的日记,我们可以追随着她的文字与她感同受身,脑补着与她一起经历那些日日夜夜,为她惋惜,为她祈祷。安妮很不幸,在解放前2个月被抓紧集中营,最终遇害,但她也很幸运,她的日记没被销毁;之前读过另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则比安妮幸运很多,在集中营幸存下来迎来了战争的胜利,才有了后面这本书,记录集中营里犹太人的心理状况。

我也记日记,记了近xx,但多为流水账,比起安妮那细致的场景描写,记录下内心的各种起伏,记录身边人的言行特点,记录自己对战局的思考,这才是她的日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所在。我也得改改我的日记风格。尽管那些大师的日记也多为流水账类型,如吴宓日记,顾颉刚日记等等,但安妮这个小话痨的日记最吸引人,最可爱,展现了最真实的她。

我一直有个思考,人活一世,若想不朽,唯有留下两样东西――生物信息和非生物信息。生物信息就是DNA,传统的方法就是生孩子,生一个孩子就留下了1/2的DNA,生的多,留下的就更多更全面,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其道理,但自从发现了DNA并有了克隆技术后,留下自己的生物信息不必非得生孩子这般麻烦,留下肉体即可,所以死后“入土为安”也是有道理的,而火葬就彻底消灭了你的生物信息,所以死前最好留下一撮头发,或脚底一块死皮。所谓的“非生物信息”就是你的后天的一切行为,言论,思想,我们的影像,我们的文字,我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各种痕迹,各种偏好。留的信息越多,越能还原真实的我们,留的越多,越能提高自己不朽的可能性。英剧《黑镜》第二季的《马上回来》那集和第三季的《San Junipero》那集提醒了我们,要永生,就要在生前留下更多的痕迹,更多的言行,最好是完整的脑部意识,新出炉的第四季的第一集《卡里斯特号》提醒我们除此以外,留下DNA更能再造真实完整的自己。我也想永生,我也想不朽,那就从保存好自己的一缕头发和认真记日记认真写博客开始吧。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8】

“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寂静的夜晚,读完《安妮日记》的最后一个字,耳边萦绕的是安妮清脆而坚定的声音。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是安妮依然想“活下去”。事实上,她做到了。固然她在15岁的花季被迫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借助她的《安妮日记》,她永远地活着,永远亮丽,如初绽的花。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用生命完成的杰作。1942年6月,德军占领了荷兰,为了逃避盖世太保的搜捕,父亲带着一家人躲进了办公室的密室。密室里的糊口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好说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经常担惊受怕?一切好像都那么黯淡无光。

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里,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悲愤,挣扎?她用生成的好文笔向我们展示了她那段最难忘的糊口。从13岁到16岁,几乎每一篇日记,更多的不是战役带给她的沉重,而是她对待战役的乐观。“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需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

这是多么坚强的安妮,多么乐观的安妮,是坚强和乐观支撑着安妮渡过了艰难的密室糊口,是坚强和乐观成就了《安妮日记》。

是的,“糊口予我以痛,我以微笑吻之。”只有乐观才可以让一个遭遇不幸的人,坚强地活下去,活出别样的出色。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9】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绿山墙的安妮》写的是一个孤儿的故事﹕

爱德华王子岛上有那么一对老兄妹,他们本想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做帮手,可是却阴差阳错的领养了一个名叫安妮的女孩。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言辞。她活泼、好动、不拘小节,并因此干出了许许多多、出乎人意料而又令人嘀笑皆非的事情。

安妮的那些天真而又真实的话和想象,将带你进入一个奇妙的通行世界,让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奇妙。并且她那种对学习坚持不解、积极探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不仅如此,安妮更是一个重友谊、大气的人。黛安娜是她结交的第一个朋友,她们每天形影不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真是让人羡慕!而且安妮竟为了感恩而放弃理想,去报答那个改变她一生的人。

只要你时刻有一颗乐观的心看待事物,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克服困难。而且要珍惜那唯独属于你的亲情,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还有就是不要把外表看得太重,即使你有一头自己都嫌弃的红头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注重心灵美。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很多,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足。你也赶快去看看这本吸引我的书吧!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10】

细细地品读完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这个女孩,这个与我同龄的女孩,着实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犹太少女安妮13岁时,为躲避德国纳粹的追杀而住进狭小的密室,他没有自由,她恐惧,她痛苦,如花的生命随时会因一次大意而丧失,她的生活没有保障,就连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问题,而这样的生活她足足呆了两年之多……

真的很难想象,当人们因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感到痛苦时,安妮却仍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将这一切化为了为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文中有一段曾写道“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作是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情事,并且将每段艰辛的事情当作我日记的材料。”安妮虽然恐惧,但她不放弃,而是把逆境化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可见她的精神家园是丰硕的,富有的。

再看看我们自己,从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们就好似一个美丽的泡泡,尽管耀眼夺目,但却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随时可能破碎。因此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但相对于经历战争痛苦的安妮,我们所谓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难都勇于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逆境中沉沦,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奋起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逆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锤炼自己,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因为,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永远快乐的女孩;一个面对逆境却不愿低头的女孩正激励着我们冲出逆境!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基于网友的需要,小编整理了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我们需要通过读书来使这一生变得更加有意义,作品教给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阅读完作品后,我们应该将感悟书写下来。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 篇1

安妮,一个渴望自由,热爱和平的女孩;希特勒,德国纳粹党头目、独裁者、法西斯主义者。安妮与希特勒简直是光明与邪恶的代名词……最近,我看了《安妮日记》,我来给你们讲讲我的感触。

安妮·弗兰克是个正处花季的犹太少女,本来生活得富裕安宁。从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执政后,对犹太人进行迫害,他们被逼无奈,躲进了爸爸公司的“密室”中。密室各个窗户被钉上了木板或盖上了厚厚的所谓的窗帘,密不透风,只能清晨谨慎地拉开窗帘,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安妮一家共4人,加上范丹先生一家3人,还有牙医杜塞尔1人,共8人,挤在一间不算太小的“住房”里。对此,我深有感触!他们每天挤在小桌上吃饭!是有多么难受;书桌有限,每天,一人在桌子上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的饭菜总是老和尚念经——千[篇1]律;每天下午只能乏味的看着无趣的书籍;只能到准时的时间——六点半,才能播放收音机中的英国电台,记住!只能是英国电台!

现代社会几乎没有“好心人”,但他们那总是有几个“不畏风雨”的好心人,坚持给他们送食物、生活用品、电器、书籍等……

他们生活和在家里完全不同。在家,他们可以放肆玩耍,大声说话;而在“藏匿”生活中,走路只能轻手轻脚,说话只能像讲悄悄话一样,不能大喊大叫。

安妮说过一句话:“纸比人有耐心”,我认为是对的,一切不能向人類诉苦的话,全都能向纸倾吐出来。她还有个愿望:“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继续活着。”她的愿望实现了,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同她的作品一起长存不朽。

安妮!多么坚强的女孩!她梦想成为作家,她实现了!在战乱的环境下,给后人留下了一本不朽杰作。这种难度远超普通作家……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 篇2

那是一段并不夸姣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经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实顶楼内天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索战役、反犹太人主义,思索与父母的关系、天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率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奼女。

“我经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糊口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糊口的锦绣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终极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旧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夸姣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夸姣但愿,她将暖和带给了四周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暖和别人。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朴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沉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眺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但愿,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奼女记实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由于希特勒发动的战役,她的夸姣花季被安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凉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役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役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我但愿在我死后,仍能继承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顿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入渗出出的一份暖和却让我无法健忘。战役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由于如斯,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奼女的夸姣愿望,记实她对自己和社会的思索,打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将这暖和永远留在人世。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 篇3

《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包括我在内,我们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悲剧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绝对的和平时期只有不到200年。人类为了征服与反对征服而进行战争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人类生存的本义。

犹太民族的历史注定是悲剧。2000年的颠沛流离,他们被驱逐、被迫害、受尽屈辱、历尽磨难。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恐怖的厄运再次降临到这个民族的头上,他们不分男女老少,统统像羔羊一样被塞进奥斯威辛集中营,看着营中那堆积如山的各色毛发,听着幸存者用颤抖地声音控诉令人发指的罪行,所有良心未泯的心灵都在震颤。纳粹,人性的赤裸裸显现,感觉和动物无异。到处充满死亡的气息,到处是惊恐无助的眼神,到处是绝望的哭喊。为什么连生存也不允许呢?谁规定了在那个时期犹太人就是老鼠,纳粹就是猫呢?

战争永远是一个黑色的主题,二战无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笔,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被成批的杀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们是犹太人”!这中间,许多还是孩子,安妮。弗兰克就是其中一脉细微而柔韧的声音。正如欧思斯特·斯赫纳倍尔所说:“几百万人的声音被压制下去,这个低低的声音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的悄悄话……它比杀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时代的一切声音更响亮。”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 篇4

在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犹太女孩在德国纳粹大肆屠杀犹太人期间躲在阁楼上写的一本日记。

她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姐姐们都很爱她。但是大屠杀的到来毁灭了这一切:无数人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家,无数人倒在了子弹下,还有无数人被送往了集中营……但那些人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看了这本书,我很感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竟然能够在这么非常的情况下写出这么细腻的日记:她渐渐学会思考,沉着和冷静。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笔表达了对的德国纳粹的控诉,也告诉了我们她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祷明天的安宁。

在看《安妮日记》的时我会想,安妮如果不是生在那个时代,那么,还会有写这本书的安妮吗?或许,名字叫做安妮的人只会是一个被父母宠溺的幸福女孩,满足地过完一生,可能会做一名记者一位作家,抑或只是一名庸庸碌碌的职员,但是不会在那个恶梦般的地方含恨而终的。

安妮将她的风华正茂献给了黑暗与恐惧,挥洒出了让人震撼的篇章,却是如杜鹃啼血,是用她的寂寞与生命在书写,所以,安妮,请你继续往前走吧,不要回头,因为我们幸福,快乐,喜欢胡思乱想,有一大堆心事,不吐不快……每天千篇一律地过着有些枯燥却又无比自然亲切的生活。

安妮,你瘦弱的肩膀背负了那么多,却还没等二八年华的蜡烛点燃,理想与抱负、生命与亲情便轰然坍塌,是那么不堪一击,却又是那样的坚韧,即便是屠戮也难以消弭掉的沉重。

透过《安妮日记》我看到了她的笑容,我会永远记住她甜美、坚强的笑容!

《安妮日记》读后感怎么写(系列3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安妮日记》读后感怎么写(系列3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安妮日记》读后感怎么写 篇1

《安妮日记》这本书的作者是安妮,她当时只有十三岁。他们一家是犹太人,当时正在进行二战于是他们一家和另外一家犹太人藏匿到一间密室里,在藏匿的两年中,安妮经历了一段美妙的恋情。后来,密室被人告发,藏匿的八人全部被抓进了集中营。把人中的七人都陆续死去,最后,唯一的幸存者——安妮的爸爸,将女儿在藏匿期间里写的这本日记出版问世,成为一本用垂不朽的日记体世界名著。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种族歧视、战争的强烈的厌恶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

《安妮日记》读后感怎么写 篇2

从这本日记中,我们看到一个纯洁、率真又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们对她孩子气的顽皮、倔强、焦躁、苦恼感到理解和同情;我们更为这样一个年仅十四五岁的孩子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的顽强性格感到钦佩。她在日记中记载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铁证。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世界正在变成荒漠的可怕现实,感到无比痛苦的同时,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败,反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用汲取知识、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的匮乏,追求心灵世界的最大自由。,这些文字出自一个几岁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给人以鼓舞吗?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人类所有的美好词汇——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安妮,你让我们知道,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你让我们知道,颓废,空虚,迷茫,不过是糟践自己;你让我们怀念,你让我们振作;你让我们知道,要好好去爱,好好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怎么写 篇3

当我又拿起安妮。弗兰克笔下的《安妮日记》时,感动又漫上心堤。

安妮是犹太人,自小,她的自由就被严格限制了。后来,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她藏进了密室,她以书信形式,向假想的凯蒂展现了密室里的平凡琐事,倾述了自己的真实感情。

安妮在密室的时光,艰苦而紧张,她却说:“只要我还活着,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想象我自己,待在密室里,一脸的`颓然,可能摧毁了所有的信念与希望,等着德军来抓捕,安妮对美好的向往和她必胜的信念,构造了我对她的敬佩。

她能在密室里幸存两年,依靠的是信心、快乐、热情。她写到:“我感觉我是个女人,一个拥有道德力量和勇气的女人。”彼得也对她说:“你一直在帮我,用你的快乐。”我没有安妮那份坦率的自信,受到沉重的打击,我总认为自己无药可救。然而,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我想,为了活下去,就要变得强大,为了强大,就要发现优点,努力地放大。我也没有安妮那份热烈的欢乐,总是悲观地为将来殚精竭虑,所以,我要跟上安妮的脚步,让快乐萌生勇气,让勇气造就生存的激情。

日记中,安妮表现了共居者怪癖的性格,面对他们针对自己的评论,安妮选择了写。因为她不断重复:“没有人能理解我”、“纸比人有耐心”,所以她把日记当做朋友吐露心声。我终于和作者有了共同点,我认为写作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也是一个领会的过程。忆起一次英语比赛前,妈妈反复向我说教、叮咛,我厌烦地吞下这一切,便在日记中随心所欲地阐述,发表意见。懊恼在字里行间中流淌,在一页页纸里淡化,回过头来品读,我渐渐领悟了:这是妈妈的关心与怜爱。

安妮虽然有家人与朋友,但仍然倍感孤独,她仍是选择了写。我时常伤感,因为很少有人真正理解我的内心世界,孤单变成了文字。我深切地体会到:写作是交流,是分享。

被《安妮日记》中的事感动后,我便要一点点地向安妮接近,用写作与精神力量摆脱困难。

关于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怎么写好一篇读后感?作品这本好书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我们可以通过撰写读后感,将难得的心得感悟记录下来,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关于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这样的内容。

关于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1】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关于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2】

今日无事,便翻起了《安妮的日记》。一打开书,我便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住了。这本书写的是二战时犹太人受德国法西斯的压迫,过的艰苦生活。这本书内容与题目相符,写的是犹太女孩—13岁的安妮在“秘密小屋”中的真实日记。看完后,我感触很深。

在这样一个艰苦的战争岁月,每一个人都艰难地生活着。先不说犹太人,就连安妮躲藏之国荷兰那儿生活是人们,也都天天月月伴随着战火硝烟与灭顶之灾。这一切的一切,又何况犹太人呢?犹太人虽然生活富裕,可却遭受着抓捕与屠杀。

在荷兰,有多少多少犹太人的生命毁在了希特勒手里。他们的危险随处可及,可想而知。统统都是,又何况一个13岁的犹太女孩。她从小就因为血统和种族的原因而生活在一片危险和歧视中。可是,小安妮却不为此而伤感自卑,从不为此埋怨,而是坚强的面对社会的不公平,顽强的同残忍的法西斯做斗争。她虽然只是一个没有成熟起来的小女孩,却从不害怕与惊惶。从容不迫,使全家人在“秘密小屋”里生活了三年。

联想起我们,都是家中的小公子和小公主。大家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在他们的过分溺爱之下,我们都经不起挫折和磨难。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不是在父母面前,手曾破了皮,头碰一下,就会流出眼泪。连这么一点点挫折都经受不起,如果我们处于战争中,后果将惨不忍睹!

同学们,让我们也坚强起来,也勇敢起来吧!其实,逆境可以使人坚强许多。

关于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3】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臧克家的诗句,也是我读完《安妮日记》的第一反应。安妮在密室中的两年日记让人看到了完整的安妮的形象――活泼,开朗,乐观,积极,聪明,好强,她的小心思,她的青春期困惑,她的理想,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跃然纸上,毫无保留,以此改编成剧本也是很容易塑造人物形象的。她死了,但她一直活在我们心中。这就是记日记的好处,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古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我始终觉得“立言”应放首位,胜过另两者。普通人很难立大功立大德而被世人记住,从而永垂不朽,但普通人可以立言,哪怕是一句诗,一句话,一篇文,却能流传万世。安妮是个普普通通的一个犹太女孩,但因为她的日记,她的名字被世人铭记,她的形象被后人缅怀;卡夫卡,一个普普通通的保险推销员,却因为他的小说不小心被朋友保存下来,从而卡夫卡这个名字绽放出无限光芒;杜甫,官职低微,四处漂泊,寄人篱下,但因为那些伟大的诗,成就了他的伟大,诗圣美名流芳百世。当然,很多人是以功德留名,但想想如若安妮没能留下日记,她那xx短短生命就如其他遇害的六百万犹太人一样似蝼蚁似草芥,再生动再挣扎的生命也只是人们眼中的一个数字,一个600万分之一的分数。而因为她的日记,我们可以追随着她的文字与她感同受身,脑补着与她一起经历那些日日夜夜,为她惋惜,为她祈祷。安妮很不幸,在解放前2个月被抓紧集中营,最终遇害,但她也很幸运,她的日记没被销毁;之前读过另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则比安妮幸运很多,在集中营幸存下来迎来了战争的胜利,才有了后面这本书,记录集中营里犹太人的心理状况。

我也记日记,记了近xx,但多为流水账,比起安妮那细致的场景描写,记录下内心的各种起伏,记录身边人的言行特点,记录自己对战局的思考,这才是她的日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所在。我也得改改我的日记风格。尽管那些大师的日记也多为流水账类型,如吴宓日记,顾颉刚日记等等,但安妮这个小话痨的日记最吸引人,最可爱,展现了最真实的她。

我一直有个思考,人活一世,若想不朽,唯有留下两样东西――生物信息和非生物信息。生物信息就是DNA,传统的方法就是生孩子,生一个孩子就留下了1/2的DNA,生的多,留下的就更多更全面,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其道理,但自从发现了DNA并有了克隆技术后,留下自己的生物信息不必非得生孩子这般麻烦,留下肉体即可,所以死后“入土为安”也是有道理的,而火葬就彻底消灭了你的生物信息,所以死前最好留下一撮头发,或脚底一块死皮。所谓的“非生物信息”就是你的后天的一切行为,言论,思想,我们的影像,我们的文字,我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各种痕迹,各种偏好。留的信息越多,越能还原真实的我们,留的越多,越能提高自己不朽的可能性。英剧《黑镜》第二季的《马上回来》那集和第三季的《San Junipero》那集提醒了我们,要永生,就要在生前留下更多的痕迹,更多的言行,最好是完整的脑部意识,新出炉的第四季的第一集《卡里斯特号》提醒我们除此以外,留下DNA更能再造真实完整的自己。我也想永生,我也想不朽,那就从保存好自己的一缕头发和认真记日记认真写博客开始吧。

关于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4】

这几天,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令我产生了许多想法。

安妮是个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因为希特勒上台后,十分排挤犹太人,所以他们一家搬到了荷兰。

之后德国侵略者占领了荷兰,因此,他们的生活变得十分拘束,也失去了许多自由。接着安妮上了犹太人中学,她学习成绩不错,活泼开朗,善于交流,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1942年7月,德国开始屠杀并囚禁犹太人。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何4个犹太人一起住进了一个“秘密小屋”。

他们过着提心吊胆、见不得人的生活。

就这样,他们在这个没有阳光的秘密小屋里度过了大约910个日日夜夜。

这本书也写了许多安妮对人生的感想,让我也学到了很多。

在我看来,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人人平等,犹太人也应该像正常人一样过着幸福生活。现在也有一些富人排斥那些穷人,比如保姆、临时工……

看了这本书我还感悟到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坎坷,不要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抱怨、放弃,应该勇敢面对,就像安妮他们,在这两年多的日子里,没有出过那一扇大门,也遇到过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没有了粮食、差点被人发现……在他们的艰难面前,我们的小挫折又算什么呢?

关于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5】

安妮-弗兰克是一名犹太人,生活在荷兰,他是一个活泼可爱,性子急的姑娘,在11岁那年,得到了一个生日礼物—日记本,从此变开始了写日记的生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安妮一家因为德国人疯狂的迫害犹太人,所以躲进了父亲公司的一间密室,和他们一起躲进密室的还有达尔恩一家和杜萨尔先生。

安妮从她的日记本里记录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以及安妮的爱情。在密室里的生活是没有头的,知道大战结束。在密室里他们几乎光抱怨,吵架,同时时刻也要提高警惕,晚上8点以后不能发出一点声音,白天讲话也不能大声,所以在密室里的生活很是痛苦难受。

安妮非常爱彼得-达尔恩,渴望与他走进一个美丽的故事里,他们两个相处的非常好,可一开始安妮又不肯表白,所以安妮把小甜蜜全部写在了日记上。

密室里不可能每一天都有着充足的食物,一开始他们还有黄油、糖、草莓酱、土豆-------,后来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只有些烂土豆、烂莴苣,或者是大豆、豆荚、炖草莓、煮草莓、煎草莓,食物非常单一,生活越来越困难。

终于,在安妮15-16岁时,由于有人告发,他们被抓紧了集中营,几个月后安妮得了伤寒,离开了人世。世界第二次大战结束后,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他整理且出版了安妮的日记,所以才有了《安妮的日记》。

安妮,想起世界大战,就想起了安妮。安妮至今是一个历史人物,他的日记,也影响了全世界。

看完这本书,我想,安妮那么努力学习,努力写日记,我们现在的生活要比她好100倍,我们不用像安妮一样东躲西藏,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

关于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6】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奼女,与父母,姐姐过着富裕安宁的糊口。从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证券执政后,对犹太人进行残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过13岁生日,收到了一今日记本,从此与日记做朋友,名为吉蒂。这时候,德国法西斯已侵占了荷兰,对犹太人进行更为残酷的迫害。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楼的房屋里面,成为了他们隐蔽的密室,同样为犹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进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慨!他们在密室里整整糊口了2年。2年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们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来,我感到十分地打动。具体地描写一下,为了躲避德国法西斯的攻击,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严严实实,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帘,挡住光亮。白天,为了不让下面的人发现,只能轻手轻脚的,假如是现在的话,我们应该是很难办到的!

可世界仍是存有一些极少的好心人,他们的食物就是从靠公司几位员工。这些人无私为他们奉献,给予他们食品,书籍,学习!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糊口可不是好过的,在里面的糊口不能看到阳光,不能触摸天然,是极其枯燥,沉闷的和无聊的!这里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良好的老师,没有无穷的快乐,没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战役形势,不停地轰炸使他们烦躁!

安妮总说

纸比人更有耐心,是的!这种说法我也感触感染得到,对人讲一些繁多的事情还不如跟纸对话!天天以日记为发泄,倾诉!她渴想自由,快乐。在这今日记中,可以看出来安妮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糊口的看法。从13岁的黄毛丫头长到成熟的15岁姑娘,再次声明,很有毅力!

中间也有许多的人鼓励安妮,好比说她的姐姐玛戈,还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地打动!建议大家也去看吧你们会感触感染到里面的喜、怒、哀,乐。我接下来要看大仲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阅读痛快!

关于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7】

安妮的日记200读后感1

这是一本精妙绝伦的书。由一个年轻的。勇于揭露事实的女孩子所写。是我所读过的有关战争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中最明智感人的一本书。

安妮。弗兰克介绍了纳粹期间,即荷兰被德国占领的那两年里,躲在密室中的八个人的各种变化。他们生活在恐惧,与世界隔离以及被监禁中,而这些不仅仅来自于外界可怕的战争环境,也来自于他们自身。这让我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战争造成的巨大邪恶人类的精神的坠落。

同时,安妮在日记中尖锐而清晰地写到了人类根本精神中那些高贵的闪光点。

安妮的日记200读后感2

周日去了一趟图书馆,在书架上发现了安妮日记。对其有兴趣,于是写了一篇读后感。

安妮是犹太人,在她13岁那年,由于纳粹对犹太人的清剿,随着家人开始了躲藏的生活。一开始,由于食物丰富,资源旺盛。安妮对这躲藏生活有点兴奋。

但是,随着德国与英国的战争,食物开始少的可怜。安妮的保护人有的不幸被抓,此时此刻,安妮是多么需要一位倾诉者。于是她与有点自闭的男孩彼得开始聊天,最后,他们开始有了感情。当然,在安妮以前的生活中追求者有许多,但在躲藏生活中只有彼得一位年轻男孩,自然也就有了感情。

安妮日记的真实是它独有的吸引力,它讲述着一位少女的心。最终,安妮没有成功脱险,但她用日记获得了永生。

安妮的日记200读后感3

前段时间,女儿阅读了《安妮日记》。我问她,读后有什么感想,她告诉我故事的大概情节。为了帮助她进一步理解日记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格,近期,我和她共同阅读了这本书。

通过我俩共同阅读,我们了解到,《安妮日记》以日记体的形式真实记载了小作者13岁到15岁两年多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事情真实,情感真切,语言朴实,充分展现了小作者的写作才华和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通过小作者的日记记载,真实记录了二战时期战争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所以它不仅是当代青少年阅读的经典之作,也是学者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这也成就了这本书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和它独有的历史价值。

安妮的日记200读后感4

这本书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被杀害,安妮一家为了挽救生命,在密室里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

寒冷、黑暗的房间,连空气都是压抑的,在这个的房间里,所有的人都承受着无数的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安妮更是如此。

作为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她在密室里的生活严重压抑了她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她必须承受来自密室成员的批评,这就是所谓的教育,所谓的责备,大部分的责备都是无中生有的,只是自己发泄不了心中的不快,从而变成安妮心里的垃圾。

而安妮只是个孩子,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忍气吞声。谁能忍受这么多的压制和批评呢?安妮找到唯一可以倾诉的人,凯蒂,一本美丽的日记。

安妮的日记200读后感5

安妮,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她的生命还是那么的年轻,朝气蓬勃,她希望用自己的善良热情,拥抱世界,而战争却给她带来的是苦难与死亡。

安妮在日记中说过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这就是《安妮日记》。是的,我们不要战争这不仅是安娜的心愿,也是全球每一位孩子稚嫩的一声呼唤。

安妮的日记200读后感6

我很是喜欢安妮日记,更喜欢安妮这一人物。我感觉她就是一个小天才,无心插柳柳成阴!在密室写了两年多的日记独白,最后经过爸爸的帮助下成了一本书!

在她的日记中,我看到的是安妮的坦率,透明,没有装腔作势,没有无病呻吟,完全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于日记朋友——Kitty!或许这就是我喜欢安妮日记,喜欢安妮的理由吧!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安妮伴随着泪水,耐心与欢笑,在自己身上不断耕耘,幸福而真诚地微笑人生!我相信这微笑,即使在贝尔松,即使在她无力抗拒人类的虚妄时,也不曾失去过!有一句话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安妮的日记200读后感7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她可以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

安妮的日记200读后感8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关于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8】

文中的安妮仿佛浮现在我的眼前,初见安妮,发现你是一个扎着红色的两条辫子,苍白瘦小的脸上长着好些雀斑,嘴巴和眼睛都挺大,你的眼睛在表示某些情绪是看起来是绿的,在别的情况下是灰色的。这是普通观察者看到的。可读着读着渐渐发现其实安妮是个很爱说话的女孩。

安妮你是个乐观,爱幻想,当然还有你那喋喋不休。你喜欢给东西起名字“白雪皇后”这是你给窗外那颗樱桃树起的名字,尽管这个名字并不是最好听的,但是从这儿可以看出你对这颗樱桃树的喜爱之情。而玛丽拉的一句话让我感觉很熟悉“天晓得”这句话就是我们以前的班主任葛老师常常说的一句话。

当知道安妮的身世之后才知道你是一个很悲惨的孩子。当你刚三个月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而你的爸爸也死于热病,就这样你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儿。而你并没有感到孤单,而是乐观的面对这一切,也许这就是上帝赐予你的礼物。比其他同龄的孩子都要懂事、能干许多。

绿山墙农舍这个创造梦的地方,也许给安妮留下了深刻的回忆。绿山墙农舍的卡斯伯特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着做田里的农活。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孤儿院送来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女孩,一个小精灵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闭塞的农舍乡村。故事由此开始。

关于安妮的日记读后感范文【篇9】

如果大家读过《安妮日记》就知道:她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在黑暗中挣扎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他人。

《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中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本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来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避难。她收到了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这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笔记录下了她在密室的成长经历。

在我读了《安妮日记》后,我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感受颇深。我深刻的知道:在二战中,法西斯德国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是一条堪比南京大屠杀的恶行。

日记本应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又快乐的“流水账”,而随着死亡的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希特勒发动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我也不期望战争的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600字


读书,就是一日三餐给自己投喂精神粮食,每个人读完作者所写的作品后,都会有不尽相同的看法。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的内容均为小编收集和整理的。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篇1】

放寒假的时候,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

通过安妮写日记,我觉得安妮应该是一个善良、活泼、坚强而且漂亮的犹太少女。她把日 记当做自己的一位朋友并常常写信给日记(日记的名子叫基蒂)。

安妮很不幸,国为是犹太人而被希特勒捕杀,没有办法,安妮一家中口只好离开温暖的家 ,搬到爸爸公司的一间秘密小屋,同时小屋里又搬来了4个人,他们8个人每天都不能发出声 音,以免被别人发现。小屋里的8个人的性格不同,之间总会发生有趣的小事。

读完《安妮日记》我感到无比敬佩安妮,安妮16岁,却可以写出这样的言语,可以看出 安妮的潜质和知慧啊!可到最后,密室的8个人被别人出卖,全部被送往集中营。多么可惜啊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希特勒,如果安妮一家没有被出卖,那安妮一定是个天才!也许 她长大了还会成为著名的作家,或者思想家。

安妮的文笔很好,从她的每一个字里,我看到了密室里8个人的性格,了解了他们,最重 要的是我看到了安妮的内心深处。

我们应该记住安妮,记住她的天真,和坚强!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篇2】

常常抱怨命运为生活安排的种种不公。谁不想活得精彩,过得多姿?

我时常庆幸自己不是1942年被追捕的犹太人。自由——总让我想起一个可怜的孩子——安妮·弗兰克。她的《安妮日记》,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迪。1929年她出生于一个德国的大家庭,谁也没有想到,1933年,希特勒一上台,就开始对犹太人进行疯狂地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在这里避难的犹太人同伴遭到残酷的迫害。他们一家和凡·丹一家都不得不找了一个隐蔽的大楼里,躲了起来。安妮的一生短暂而又艰苦,她在隐匿的25个月里,编写了一本自己的书,书中安妮介绍了纳粹期间,即荷兰被德国占领的那两年里,躲在密室中的八个人的各种变化。他们生活在恐惧,与世隔离以及被监禁中,而这些不仅仅来自于外界可怕的战争环境,也来自于他们自身。这些让我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战争造成的巨大邪恶——人类的精神的堕落。同时,安妮在日记中尖锐而清晰地写到了人类根本精神中那些高贵的闪光点。尽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恐惧与羞辱,但这些人都没有放弃。安妮自己的个性在这本书中也被生动地刻画出来了。她在两年的时间里快速地成熟起来,在人生至关重要的青春时期改变,那么迅速而艰难。凭借她自身的热情和智慧。她的聪明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很长的时间里,安妮都在思索着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问题。她还写到了与父母的关系,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成长中的问题。

安妮,一个逆境里的孩子,她的生命艰辛而又短暂,像一朵傲放于天空中的烟花,她倔强、顽皮的个性打动了我,我感到我们与安妮的经历如此贴近,更不由地深深陷入到她短暂的一生以及整个世界里。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篇3】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安妮日记》。这本书其实是作者的日记,后来才印成书的。

这本书主要写了二战犹太人大屠杀时期,作者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的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 书的作者是安妮·弗兰克,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人女孩,二战犹太人大屠杀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1999年入选《时代杂志》“20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一颗编号为5535的小行星以她命名为“5535annefrank”。

我十分佩服安妮·弗兰克。书中的安妮·弗兰克,两年都没有出过门,甚至在家也不能自由自在的,在规定的时间里,她不能弄出一点动静来,厕所都不能上!天哪,这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现在的我们,只要不能出去玩,就乱发脾气,一点都不体谅父母,即使在家,也是上蹦下窜的,淘气极了。我自愧不如。虽然安妮·弗兰克有时候也会闹别扭,也会耍小脾气,但她身上有很多优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打开《安妮日记》这本书,一起来了解,安妮·弗兰克这个20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人吧,我相信,你们也会喜欢她的!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篇4】

应该是由于我个人保守的习惯吧,我习惯于杜那些成名的作品,饱受赞誉,销量过亿……无数美丽的光环。但如果静下心来去品读,作者在那样的时代环境下,那样的家庭背景中,在某一个时刻产生的真挚的感受也一定会引起你的共鸣,和你的心交相辉映。

一个国家千百年的历史留下的仇恨与罪过没有必要让一个只有14岁的小女孩来承担,但现实不可避免的到来之

时,命运也就如同一把锁链一样把我们一个一个的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达恩一家,弗兰克一家,还有杜塞尔先生。当我们靠的足够近的时候,也就发现了一个个真正的鲜活的人。所以才有了作者眼中风骚的达恩太太,可爱善良的皮特以及那个神经质的杜塞尔先生。当你饥饿的时候,无论是谁都会去争抢桌上的那点果酱,当处于悲伤的时候,谁都需要心灵的慰藉。这些平易近人的语言揭开了宗教的神秘面纱,冲破了道德的层层阻碍,国籍也变得不再重要,我们终于面对面地坐在了一起,谈论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与自然不变的向往。

也许这样的一段的经历算是一种苦难,但那也是宝贵而不可多得的,在这里,作者收获了初吻,开始了对于生活与生命不断的思考。但可怕的是这居然成了安妮生命中的最后与一段时光。了解成书的背景永远是一件残酷的事情,透过一个展现在面前的美好看到真正的本质是多么的残酷。初看是那个爱哭的、叛逆的,时常沮丧哟普不是阳光的女孩的日记却是被一位无亲无故,一无所有的心灵饱受创伤的父亲出版的。很难想象他当时的心情。可怜的皮姆看到这一篇篇日记时,也一定禁不住潸然泪下吧。当安妮写完8月14日的日记是,她的心情已应该还算不错吧,真希望那是一切的结束,但现实总要进行下去,在贝尔根—贝尔森的凄风冷雨中所发生的一切真让人不愿意去现象。

这就是悲剧,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算了,我还是选择逃避吧,我宁愿成为皮特,和安妮在那个湖南的阁楼上度过一个炮声隆隆的夜晚。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800字(精选6篇)


小学范文网相关栏目推荐:“《安妮日记》的读后感”。

"考尔德说过“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我们读了作者的作品以后,其实对于故事的情节是很感兴趣的。相信大家都写过不少读后感这类文体了。你知道如何才能更好的记录下来自己的读后感吗?小学范文网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篇1)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世上没有理所当然

成长,是女孩蜕变成少女的过程。

《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所记录的,是一名11岁女孩的经历。

她也是所有孩子的代表。

安妮,一个她自认为很失诗意的名字。明明身体瘦小,却带着一股劲儿。这点在安妮身上处处看得到,她既聪颖又勤奋。最受不了别人批评她的头发,曾与里德太太进行了正面交锋。为了不让班里尖子生吉尔巴德得逞,而埋头苦读学习,并一直把吉尔巴德当作自己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正是她这种傻劲儿收获了亲情、友情和其他同学的喜爱。她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每天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精神的想象力。对于她而言,每一天都有新的盼望,新的惊喜,就有新的目标,新的动力。她的那种欢乐,简单而容易满足,每天都有发泄不完的精力,有她在的地方,永远都是非常热闹的,这也使冷清的绿山墙农庄有了活力。

安妮,她是我们的真实生活写照,处处都有我们的影子。这是一本励志书,酸甜苦辣,有哭过也有笑过,正是这种真实感让我情不自禁动起了笔。印象最深的就是《马修被击倒》这篇文章,安妮懂得感恩。不知是作者沉重悲痛的言语,还是气氛的渲染,令我哀泣无声,融入了这悲哀的氛围中。或许是因为马修和马瑞拉兄妹对安妮发自肺腑的疼爱和无私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上天让他们遇见了那么一个好女孩。马修无声的逝去让安妮心痛,为了挽救绿山墙农舍而放弃学业来照顾眼睛几乎失明的马瑞拉。安妮长大了,她变得成熟稳重,红扑扑的脸蛋映着青涩的少女神采。我不为安妮没能上到大学而遗憾,每个人都因她的决定而骄傲。马瑞拉对她的好,她全都记得,马修无声的肯定,她也知道。他们没有给她荣华富贵,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

安妮,就像镜子,照出了我们的样子。

我出生在普通的家庭,并不宽裕,并不贫穷。却以俭为德,以省为荣。因为父母天天工作,没有时间陪我去逛公园,我时常听见朋友们说她的父母带她去哪里哪里玩。因为俭朴,所以那些糕点店、一鸣店里的东西一样都没吃过,我何尝没有抱怨过。因为宗教关系,过节时好不热闹,其他晚上放鞭炮,我们跟平常日子没啥两样。朋友们放学回家都去买小吃,我却要在一旁瞪着眼睛,唾沫往心里咽。终于有一天,我触破了底线,开始抱怨早饭太单调。又是蛋炒饭,天天吃蛋炒饭,你不腻啊。

这些是剩饭,倒了浪费。这样油更浪费呢。我不情愿地盛了半碗,匆匆吃完,上了楼。

吃完了吗?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篇2)

请你想象一下,当你躲在屋子里,吃着日益减少的食物,胆战心惊地躲过一次又一次的军队搜查时,你的内心会不会出现绝望?我们的主人公安妮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顽强地生活着。

如果没有那场战争,安妮可能会和以前一样,在快乐、和平中度过每一天,可是那场战争打破了这一切:被炸毁的房子,流离失所的难民,无故死在街头的人们和那一张张狰狞的脸庞。所有孩子脸上的欢乐都不复存在,带着恐惧、愤恨,躲进了一所所房子。

和其他孩子一样,安妮也随着爸爸妈妈躲进了一所房子中,靠好心人送来的食物度过充斥着恐惧的每一天。可是她又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在这残酷的现实中,她的脸上仍然带着微笑,那是一种绝对相信自己的微笑!安妮说过:“我常常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因为我相信日子一定会变得像蓝天一样美好!”安妮相信,只要自己对生活还有希望,并且不断朝着那个希望前进,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

即使在这种环境下,她仍然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着一件件微不足道的事。当然,安妮也知道恨,知道挑起战争的人是可恨的,她在日记中不断抨击那些可恶的法西斯。现实是残酷的,德军终究还是找到了他们一家,在一次怒吼中,他们一家被抓进了纳粹营。在这里,她的妈妈首先离开了这个世界,安妮也在德军投降的前一天惨遭毒手,唯有安妮的爸爸逃了出来。他在那栋存满了无数回忆的房子里找到了《安妮日记》的手稿,并将它发行了出来。

读了这本书后,相信许多参加过那场战争、残害过他人的德军将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本书也成了德军罪行的有力证据。

如果安妮还在的话,她一定会再次露出她那充满希望的微笑。虽然她走了,可她留给了我们一种精神,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只要心中有希望,并且不断朝着那个希望努力,那么再弱小的人也能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篇3)

随着炮声的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这一切,都被一个才十三四岁的花季少女记录了下来。

她叫安妮,是*人中的一员,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之一。战争开始时,她才十四岁,正值花季时期,本来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以享受着在校园的美好时光。可是,一场无情的战争却打乱了她原本幸福安逸的生活。战争迫使她从宽阔明亮的大房子搬到了密不透风的密室。每天无法见到阳光,而且还有随时被德国人发现的危险。

试想一下,被囚禁的青春又是什么滋味?整天呆在又小又窄的黑屋子里,看不到光明的日子是多么难熬啊。还不不仅如此,食物的溃烂,小偷的时常光顾也让一家人头疼。想着以前和同学们一起骑单车回家的欢悦时光,又想想这没有光明的日子,安妮也时常迷茫。但这并不能完全破灭安妮当一个记者的梦想,正因为有梦,才让她的希望重燃。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坚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她居然还能学会法语,英语,拉丁语,速记等,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可她居然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完成了。

安妮真是一个大度,乐观的女孩,在迷失的日子里,她从来都不抱怨,也没有想过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她也常常会反思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读到这里,我深感惭愧。作为一个生活过得幸福安逸的人,怎么就不能像安妮那样自立自强,对任何事情都看得很乐观呢?

也许,正是这场战争才让她变得如此善解人意。这正和了那句话上帝在给人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她打开一扇窗。她是不幸中的幸运儿。她对遥遥无期的和平充满着希望,还有谁能对这些事情能看得如此坦然?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篇4)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国,家风、家训、家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的。

有一本书,叫《安妮日记》,曾经的一个女孩,因一场战争而被囚禁在密室中,这一过,就是两年……在这两年中,安妮成长了许多,她开始思索战争,种族迫害等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敏感话题。在安妮日记中常常表露的是安妮对法西斯所实施的而行表示不满。为什么人类的飞机大炮越造越大?为什么人们一边自相残杀,一边又重建家园?为什么每天都要把几百万元投入战争,却舍不得投一分钱给医学院研究者、艺术家和穷人呢?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在忍饥挨饿,而另一些地方的食物却多得腐烂发霉呢?唉,人类为什么这么疯狂?!难道战争只是大人物,政治家和资本家搞出来的吗?不!绝对不是!每个小人物都有一定的责任……两年后的一天,安妮久久离开了这个世界……

思索着,书中的每个情节。和平从何而来,何不是从祖先们的先驱换来?每个家庭一旦拼凑就能成为一个小世界,所以做好了每个家庭,不也就是做好了一个小世界吗?

那天,天际的黑被夜洗过似的,天边退去黑,一团团红红的火烧云就此散布开来。一切恢复生机,在与床拼死搏斗之后,我开始洗漱。此后,我立马抓了一个面包出了门。我一路边走边吃,很是悠闲,待到走至门口时,我便讲剩下的那半片面包随手丢进离我最近的那个垃圾桶,却不知一双眼睛正看着我。不一会,我与平时要好的朋友勾肩搭背地走进校园。

一天的校园生活让我感觉一丝疲惫,刚到家的我便将自己一把甩在床上,小眯一会。刚一躺下,我又不知被那一只手拉了起来,我的火气一下便冲了上来:“好不容易到家了,小眯一会都不允许?”

“浪费食物的人没必要休息!”耳边传来爸爸雄厚的声音,我吓得一霎时睡意全无。话音刚落,面前的景象就是我规规矩矩地坐在爸爸面前和爸爸约法三章。

好的家训与家风能使我更好的成长,这一点,我固然同爸爸一样了解。爸爸对我讲起,我清晨浪费的事情,换来的是我良久的沉默。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在忍饥挨饿,而另一些地方的食物却多得腐烂发霉呢?”那一刻,我想到的便是《安妮日记》中的这样一句话。如今我的美好生活,都是由那些牺牲在战争中的战士换来的啊!他们这样努力、拼命的付出,我还能这么浪费食物吗?

当然是不能!

生活中,好的家风与家训需要总结,更需要我们去实践!在中华民族璀璨的民族文化中,不要忘记还有家风家训的存在。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更应将这一优良传统更好地传承下去!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篇5)

我很少读书,好书更是少之又少,但我却坚信着《安妮日记》是一本好书。或许作者不是著名的作家,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感人肺腑的友情,但是我依然这样相信。

作者安妮弗兰克是一名犹太人,她不幸地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的时期二战时期。那一段岁月令所有人难忘,更何况是一名犹太人。安妮有一个大她三岁的姐姐,名叫玛戈,故事就从玛戈被传讯开始,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让人感觉充满了活力,没有人感觉到将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就在这个日子中,玛戈接到了传讯通知,弗兰克一家立即决定逃走,找一个地方隐藏起来,于是便有了被安妮称之密室的地方。那时的安妮才13岁,和我一样大,但她的经历是我无法想象的。

她才13岁,对于一名向往自由的女孩子来说,密室生活是很残酷的。每天都得提心吊胆,每天得得保持绝对安静,每天都必须吃难吃的食物,这些,安妮都曾一次又一次在她的日记中提起,其中的艰苦我无法用苍白无力的文字形容,但有句话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灾难、抑郁,什么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第二天你是否还活着。连天的炮声,满街的哭声,任何一样都足以使安妮崩溃,但她都忍受住了,只为了一个活下去的信念。

还有太多太多给予我震憾的东西,生活在和平世界的我无法体会,也不想体会。我庆幸不是所有人类都喜欢鲜血,不是所有人类都喜欢战争,但我还是想问:究竟是什么呢?是什么让人类自相残杀?是贪婪,亦或是欲望?

简评:读后感需要的是读后敢想,富有真情实感,本文小作者对所读内容的描述简练,感想叙写具体,有自己的理解。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篇6)

我们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经历一些或大或小的苦难,在苦难面前,普通人通常都会悲痛欲绝,质问苍天的不公,甚至放弃生命。而犹太女孩安妮却并没有这样做,她那热爱生活、身处逆境不气馁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帮助了我。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居住在荷兰的犹太少女。 1942 年 6 月 12 日 是安妮 13 岁生日,她在这天收到了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她把这本日记当做了她的知心朋友,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吉蒂。

好景不长,为了躲避德军的屠杀,安妮一家躲进了一间密室里。在密室中漫长的 25 个月内,安妮用笔记录了密室内的成长经历,这就是《安妮日记》。

安妮是多么坚强啊!身为犹太人,她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却遭到了德国人的屠杀,这难道不是一件不幸的事吗?在暗无天日的密室中生活,终日都得小心翼翼,一直过着压抑的生活,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吗?那烂李子、霉菜豆还可口吗?在常人眼里难以想象的事,对安妮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可见她经历了多少磨难啊!

在我的记忆中,也有一个令我记忆犹新的经历:四年级时,兴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我的成绩怎么也得不到提高,这令我十分苦恼,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也令我心烦意乱,有一次甚至在考试失利后流下了眼泪。正当我不知所措时,我阅读了《安妮日记》,并对安妮在逆境中坚强的表现感到佩服,下决心要学习安妮的精神。最终,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越来越好,面对困难也不再知难而退了。

《安妮日记》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因为这本书,我才变得坚强、乐观!

《安妮的日记》的读后感8篇


书籍隔绝了愚笨和鄙陋,读了作品 之后,了解了这篇文章用朴素的文笔抒发了深厚的感情。需要好好的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你会写作品读后感吗?小学范文网编辑为你整理了以下的“《《安妮的日记》的读后感》”,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安妮的日记》的读后感 篇1

读完德国作家安妮.弗兰克所著的《安妮日记》后,安妮,从这个比我大几岁的小姐姐身上,我感受到了太多的震撼。

黑夜里我关掉灯,想象着我的小房间就是安妮曾经躲避德国侵略犹太人所住的房间:“秘密后屋”。在这儿住上二十五个月,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晚上睡觉会被炮声惊醒,被警察的敲门声给吵醒,还会被小偷杂乱的脚步声吓醒……每天连上完厕所冲水都要胆战心惊。

安妮虽然也害怕这种恐怖的生活,但她从不曾绝望过。她坚持读书学习,希望将来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盼望着有一天能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施展自己的才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渴望美好活下去的安妮,依然是那么坚强,尽管挫折一次次向她进攻,但她毫不退缩。犹太人——最聪明的民族,常常让人嫉妒,所以安妮——这阳光女孩也蒙受不幸,但她依然希望、等待着幸福的到来……

这时,我才感到我是那么的幸福,从小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被父母呵护着长大,就像温室里的花儿,经不起风吹雨打。

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的女孩,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不断激励着我们坚强、勇敢 、快乐地生活!

《安妮的日记》的读后感 篇2

节选:我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过了一辈子,结果白活。我要有用,或者带给所有人喜悦,即使是我不认识的人。我希望在我死后,仍然继续活着。因此,我非常感激上帝给了我这个天赋,我利用这天赋长进,并且表达我内心的一切!

感想:安妮是个很善良的女孩。她有自己人生的目标,不同于普通人的伟大理想,她只是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来感染周围的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理想看似很小,却可能是最伟大的理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密室中的安妮并未被完全禁锢。因为她的坚持与努力,她的理想现在已成为现实。而她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读后感:不是每个犹太人都能像安妮这样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地面对生活的。当时纳粹排犹浪潮规模巨大,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抓捕。生活在密室中的安妮,内心向往着和平,期待着见到黑暗以外的世界。美好的憧憬与幻想是她生活中的动力。在最艰难的岁月中,安妮用笔记录下生活的点滴。《安妮日记》纯粹是一个小女孩内心的真实写照。它全无忧愁伤感,怨天尤人的感觉。有人曾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安妮却用自己眼中快乐的一二,写出了她的精神世界。令人对她乐观积极的态度所震撼。正是她细腻的笔触,引起了后人的共鸣。安妮能够直面人生中的风浪,乐观向上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追求自由,追求幸福。这一切,正是人性光辉的闪现

《安妮的日记》的读后感 篇3

如果大家读过《安妮日记》就知道:她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在黑暗中挣扎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他人。

《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中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本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来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避难。她收到了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这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笔记录下了她在密室的成长经历。

在我读了《安妮日记》后,我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感受颇深。我深刻的知道:在二战中,法西斯德国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是一条堪比南京大屠杀的恶行。

日记本应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又快乐的“流水账”,而随着死亡的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希特勒发动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我也不期望战争的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安妮的日记》的读后感 篇4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200字1

前几天,读了安妮日记。感触很大。安妮只是一个无辜的跟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为什么要让她卷入这场残忍的战争?大人们为什么为了自己的野心写自己心头之恨,就要残忍的杀戮那些百姓。百姓们有错么?没有!安妮有错么,她也没有。

可是有时候她连看看外面和呼吸外面的空气都是那么的难。成天被关在一个黑色的屋子里,还过着时刻提心吊胆的生活。难道只有杀戮才能解决问题么。请大人们想想,一次又一次的打仗只会创造出更多安妮这样的孩子,受罪的是那些妇女老人。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200字2

安妮短暂的一生,从那天下着淅沥沥雨的早晨,安妮走出家门,走向那个让自己唯一有活下去希望的密室,她的故事开始了,但同时也注定了她命运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但是她留给我们的作品却让我们深刻的记住了,这是个只存在了十六年的年轻生命,却正如她日记里写的那样“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记录了仿佛发生在一个美丽天使身上的故事。记住了一个天使一样的少女,踏着凡间的尘埃,抚摸着战争的伤口,在痛苦和绝望的世界里种下星星点点的种子,漫浸希望的火种,灌注勃发的力量,储蓄着对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设想,对于未来世界的无限展望和期许。静静地躺在那本泛黄的日记里,淌在后人对于这段岁月无尽的沉思里。

读完了全本书,我有很多的感叹,为这个美丽感性的女孩。同时也深深触动了内心的和平,珍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200字3

后来,安妮被抓到了集中营,但是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那样的充满希望……但是,在安妮16岁生日的前3个月,她却去世了,带着绝望……不,带着那么一定点的希望走的……她的精神垮了。

爸爸的杳无音讯,妈妈的死,姐姐的突然离去,使安妮,那个因为战争和疾病而不堪一击的女孩再一次的受到打击……她在3月初,一个原本充满希望的春天,悄然离去……

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200字4

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

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200字5

相信不少人看过《安妮日记》吧!里面的主人公是不是时刻牵挂着你的心?我也一样。

里面讲述了一个个不平等的故事,安妮她们一家都是犹太人,他们本在幸福的生活着,可是,那群禽兽不如的德国兵居然下了一条指令,不让犹太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还要把居住在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唉……

读完后,我不禁长叹一口气。

大家都是人,又何必赶尽杀绝呢,要是永远都是“人间太平”,就不会有贫穷人民饿死街头之事了,不是吗?

最后,我想对安妮说:“你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不是一个懦夫,我们以你而自豪!”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200字6

我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青少版的美绘本《安妮日记》。内容是德国人杀犹太人,一提到这里,我觉得奇怪了,德国人为什么要杀犹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德国纳粹觉得日耳曼人是高贵的种族却没有应得的财富,犹太人的血统低劣却掌握了太多的财富。我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世界应该是和平的,没有战争的,请不要伤害自己的同类。

日记中的小女孩是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个性率直,同时又多愁善感。她有主见,爱思考,不会轻易受别人影响;她坚强,有毅力,在受到责备和委屈后,仍以微笑面对生活。她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应该向她学习。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200字7

《安妮日记》不仅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日记,它就像是一个问题的阐述,引起人们的思考,思考战争、思考生命、思考和平!它就像是安妮控诉的手臂,声讨着战争,声讨着那些打破她原本美好生活的人。

战争是残酷的,得到利益的永远是少数人,而受难的永远是无辜的人民!

伊拉克战争就是二战的翻版!美国政府为了自己的石油利益而侵占了伊拉克,这位“无私的母亲”将本国千万母亲的孩子送上了战场,又将数千孩子的墓碑送还给了他们的母亲,再将数千母亲的孩子、孩子的父亲送上战场,而这一过程又显得多么的自;;而在伊拉克,则有更多的母亲失去孩子、更多的孩子失去父母、数以万计的人们失去家园,伊拉克人民原本安静祥和的生活就此不复存在,而这一切都源于个别人的贪婪。

和平鸽的嘴里因该衔着橄榄枝,而不是品着血红的泪!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200字8

从这本日记中,我们看到一个纯洁、率真又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们对她孩子气的顽皮、倔强、焦躁、苦恼感到理解和同情;我们更为这样一个年仅十四五岁的孩子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的顽强性格感到钦佩。她在日记中记载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铁证。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世界正在变成荒漠的可怕现实,感到无比痛苦的同时,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败,反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用汲取知识、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的匮乏,追求心灵世界的最大自由。这些文字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给人以鼓舞吗?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人类所有的美好词汇——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安妮,你让我们知道,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你让我们知道,颓废,空虚,迷茫,不过是糟践自己;你让我们怀念,你让我们振作;你让我们知道,要好好去爱,好好生活。

《安妮的日记》的读后感 篇5

这几天,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令我产生了许多想法。

安妮是个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因为希特勒上台后,十分排挤犹太人,所以他们一家搬到了荷兰。

之后德国侵略者占领了荷兰,因此,他们的生活变得十分拘束,也失去了许多自由。接着安妮上了犹太人中学,她学习成绩不错,活泼开朗,善于交流,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1942年7月,德国开始屠杀并囚禁犹太人。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何4个犹太人一起住进了一个“秘密小屋”。

他们过着提心吊胆、见不得人的生活。

就这样,他们在这个没有阳光的秘密小屋里度过了大约910个日日夜夜。

这本书也写了许多安妮对人生的感想,让我也学到了很多。

在我看来,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人人平等,犹太人也应该像正常人一样过着幸福生活。现在也有一些富人排斥那些穷人,比如保姆、临时工……

看了这本书我还感悟到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坎坷,不要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抱怨、放弃,应该勇敢面对,就像安妮他们,在这两年多的日子里,没有出过那一扇大门,也遇到过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没有了粮食、差点被人发现……在他们的艰难面前,我们的小挫折又算什么呢?

《安妮的日记》的读后感 篇6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我读过许多书,但是要说真的改变我的看法的却是《绿山墙的安妮》。也是它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刻苦勤奋,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友谊,另外我们还要多帮助家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家人一起分担一些能做的事情。

一个夏天,绿山墙的那个村庄里住着马修、马瑞拉和一些村民,马修和玛瑞拉是兄妹,马修因为上了年纪,手脚不像以前那么敏捷了,他的心脏病也给他带来不少麻烦,所以马修决定从孤儿院领养一个大约十周岁的小男孩,帮他做些农活,可是却出了点差错,领回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安妮*谢莉。领回安妮后妹妹玛瑞拉想把安妮送回去,可是安妮那张喋喋不休的嘴还是让玛瑞拉把她留了下来。小时候的安妮天真热情,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象。在她的想象中,顽皮的小溪在冰雪覆盖下欢笑,如果玫瑰会说话,一定会给她讲很多有趣的故事,她还把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想象成两个知心的朋友,向它们诉说心事,安妮每天都帮玛瑞拉干些针线活,玛瑞拉还让安妮上了学,在那里安妮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她最好的朋友是黛安娜,每次都和她在恋人小径、柳池、紫罗兰溪谷、白桦道玩耍,日子就这样在酸甜苦辣中一天天过去了,安妮已经快20岁了,她考上了一所好大学,可不幸的是,马修在安妮上完大学的一个暑假间因心脏病去世了,玛瑞拉老了,她的眼睛快看不见了,安妮为了照顾她,也为了回报马瑞拉和马修对她的爱,安妮放弃了上大学,留在家乡里做了一名老师,安妮变成了绿山墙的主人。

读完《绿山墙的安妮》我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做人要有信心和理想,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就怕我们不做,只要用心做,不管结果怎样,只要努力就不后悔,只要坚持就能成功!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位成功的人。

我们也要学习安妮那种知恩图报的精神,以后回报社会,为祖国作出贡献。

《安妮的日记》的读后感 篇7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奼女,与父母,姐姐过着富裕安宁的糊口。从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证券执政后,对犹太人进行残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过13岁生日,收到了一今日记本,从此与日记做朋友,名为吉蒂。这时候,德国法西斯已侵占了荷兰,对犹太人进行更为残酷的迫害。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楼的房屋里面,成为了他们隐蔽的密室,同样为犹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进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慨!他们在密室里整整糊口了2年。2年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们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来,我感到十分地打动。具体地描写一下,为了躲避德国法西斯的攻击,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严严实实,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帘,挡住光亮。白天,为了不让下面的人发现,只能轻手轻脚的,假如是现在的话,我们应该是很难办到的!

可世界仍是存有一些极少的好心人,他们的食物就是从靠公司几位员工。这些人无私为他们奉献,给予他们食品,书籍,学习!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糊口可不是好过的,在里面的糊口不能看到阳光,不能触摸天然,是极其枯燥,沉闷的和无聊的!这里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良好的老师,没有无穷的快乐,没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战役形势,不停地轰炸使他们烦躁!

安妮总说

纸比人更有耐心,是的!这种说法我也感触感染得到,对人讲一些繁多的事情还不如跟纸对话!天天以日记为发泄,倾诉!她渴想自由,快乐。在这今日记中,可以看出来安妮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糊口的看法。从13岁的黄毛丫头长到成熟的15岁姑娘,再次声明,很有毅力!

中间也有许多的人鼓励安妮,好比说她的姐姐玛戈,还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地打动!建议大家也去看吧你们会感触感染到里面的喜、怒、哀,乐。我接下来要看大仲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阅读痛快!

《安妮的日记》的读后感 篇8

最近读了一本书,《安妮日记》,它是一本世界名着。虽然作者只是和我年纪差不了多少的女孩,但我读过之后,思绪万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3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安妮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小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

安妮的勇敢让我非常敬佩,在死亡面前,人们都表现出畏惧的情感。而她,却依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书中,安妮多次提到,在那样的环境下,学习是最好的状态。啊,我们真的应该效仿她思想。

想一想,被困在灰暗、狭窄的小屋里,看不到光明、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你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呢?能做到安妮那样吗?

1944年8月,因为有人告密,隐匿的8个人被捕并关进了集中营。到战争结束,只有安妮的父亲费兰克一人得以还生。为此,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费兰克先生曾经十分消沉。后在周围友人的帮助下,他最终鼓起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他后半生致力于宣传安妮的日记,希望能完成女儿“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对世界作出贡献的人”的愿望。也就是现在我看到的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战争的残酷,它简直是一轮太阳,灿烂千阳,照耀我们的成长。

文章来源:http://m.386h.com/duhougan/7131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